《归院帖》页,乃宋代文学巨擘苏轼之墨宝,纸本行书,尺寸纵35.1厘米,横12.4厘米,精致典雅,宛如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上,鉴藏印钤错落有致,“子孙永保”、“项氏子京”、“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退密”、“宣统御览之宝”等五方印鉴,犹如时间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流传千古的收藏传奇。此帖作为...
苏轼《归院帖》 纸本行书,35.1×12.4cm 释文: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 今当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 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子孙永...
📜 这份《归院帖》是《宋人法书六种》中的一卷,记录了苏轼在翰林学士时期的一些批示,时间大约在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1086-1089年),那时苏轼已经51至54岁了。🖋️ 前人曾说苏轼的字受颜真卿、杨凝式影响,但实际上他最受徐浩行书的影响。这份《归院帖》的笔触萧散,结构随意,仿佛不经意的书写,却已达到了...
🌙苏轼在翰林学士任上时,写下了一页特别的公文信笺——《归院帖》。📝内容是关于翰林院当夜值宿学士院地点的请示与批复确认。📍书写时间大约在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那时苏轼已年过五旬,正经历着人生的又一段重要时期。📜🖋️这封帖并非苏轼刻意创作的书法作品,而是随性而写,笔致萧散,...
苏轼《归院帖》页,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苏轼《归院帖》页,纸本,行书,纵35.1厘米,横1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帖文中可知,该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释文: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
苏轼《归院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眉州市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此帖是《宋人法书六种》卷之一,叙述了批示“同归院”、“宿学士院”、“宿待漏舍”三个名称统一之事...
苏轼《行书归院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
苏轼书《归院帖》(释文附后) 《归院帖》,纵35.1cm,横12.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
全文: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今当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 通篇集字,整体保存 好多书法家,都用“赛大家” 马上升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