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成为整个河西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这时张议潮虽然有了官职,但唐朝国力已然衰败,党争严重,内忧外患,中央政府已无力西顾,给不了什么实际支持。而被吐蕃掠夺式地统治近百年,河西昔日的繁华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此外,除了要防止吐蕃的反扑,...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年近五旬,毅然举旗起义大中二年(848)三四月间,蛰伏至49岁的张议潮终于抓住机会,在沙州毅然率众起义,揭开河湟失地誓心归唐的壮烈篇章。《张淮深碑》记载,张议潮“上明乾象,下达坤形。观荧惑而芒衰,知吐蕃之运尽”。上指乾卦,代表天、刚、父、君...
唐王朝的一连串军事胜利给了张议潮起义以强大的军事靠山,更使得河西人民不再感觉自己是孤立无援的,祖国就在他们的身后,这给了他们强大精神支柱,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给张议潮这些准备起义的河西人民壮了胆。 起义经过编辑 周密计划 《张淮深碑》中记载到:张议潮在沙洲“论兵讲...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是唐代佚名创作的壁画,现位于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即敕封张议潮为节度使后其统军出行的写照。画面中从右至左,依次画了鼓、角手各4人,分左右列队。鼓、角手后面有武骑两队,每队5人。再后面是文骑两队,每队也是5人。在两队文骑之间有舞乐一组,共8人,分两组...
就在这时,河陇唐民的大英雄出现了,他就是被誉为“西北有孤忠”的张议潮。张议潮又名张义潮,沙州(今甘肃敦煌)人,时任唐朝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出身沙州豪门贵族,其父张谦逸是沙州当地职权最高的汉人官员。年少时,张议潮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少好文史,长通韬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以唐朝大将封常...
张议潮是一个值得每个后人永记的英雄人物,这位平民出身的西凉汉子,凭一己之力打败吐蕃、回纥、吐谷浑,收复了四千里疆土,一洗大唐帝国百年屈辱。大唐鼎盛时期,版图曾经抵达中亚地区,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帝国不光失去了西域,连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领了。自唐代宗时期开始,吐蕃人甚至一度占领陇右,经常...
然而,大唐其实从来就没有取得对河西地区的实质统治,张议潮入朝后,这里还爆发了几十年的动乱。这一切都跟张氏家族,以及当地豪族与大唐的恩恩怨怨有关。☞河西走廊的千年沧桑 大禹治水后,曾经分天下为九州,在《禹贡九州图》中,河西被纳入雍州管辖区。超级“驴友”周穆王约会西王母时,曾经从这里路过。秦始皇...
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 张义潮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吐蕃内部出现分裂,统治力度减弱时,张议潮抓住时机,发动起义。他们先是收复了沙州,随后如滚雪球般,相继光复了周边的州郡。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这位曾经的英雄,在现代教育中却逐渐被遗忘,甚至被移出教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这与张议潮后来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