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的一连串军事胜利给了张议潮起义以强大的军事靠山,更使得河西人民不再感觉自己是孤立无援的,祖国就在他们的身后,这给了他们强大精神支柱,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给张议潮这些准备起义的河西人民壮了胆。 起义经过编辑 周密计划 《张淮深碑》中记载到:张议潮在沙洲“论兵讲...
张议潮起义后积极进攻,以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疆域为目标,一路边打边生产。归义军所向披靡,接连攻克西域大部分领土,甚至深入到今新疆以西更远的地带,再次打通西域与中原的丝绸之路。张议潮是继高仙芝之后唯一一位如此深入西域的将领,此番征战让吐蕃在西域的势力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张议潮起自沙州,在整个收复...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年近五旬,毅然举旗起义大中二年(848)三四月间,蛰伏至49岁的张议潮终于抓住机会,在沙州毅然率众起义,揭开河湟失地誓心归唐的壮烈篇章。《张淮深碑》记载,张议潮“上明乾象,下达坤形。观荧惑而芒衰,知吐蕃之运尽”。上指乾卦,代表天、刚、父、君...
公元848年,49岁的张议潮于沙州(敦煌)毅然起兵,以铁血之师,在没有唐廷支持的情况下,收复了失落近百年的河西十一州之地,获封归义军节度使。随即,张议潮之兄张议谭奉十一州图辑入朝报捷,同时入质长安。此后,张议潮继续在外领军,收复失地,直到公元858年,遇到了平生最难啃的骨头——凉州。唐代沙州。...
此刻的张议潮,即便自立为王,大唐也无可奈何。可是他不忘“归国”初心,委派其兄张议潭为信使,携带瓜、沙等十一州地图和户籍,向朝廷报捷,并置其兄于长安,以表对大唐忠心。唐宣宗龙颜大悦,下旨在沙洲置归义军,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金吾大将军。858年,张议潮率领7000铁骑,东征战略要地凉州,凭着...
然而,大唐其实从来就没有取得对河西地区的实质统治,张议潮入朝后,这里还爆发了几十年的动乱。这一切都跟张氏家族,以及当地豪族与大唐的恩恩怨怨有关。☞河西走廊的千年沧桑 大禹治水后,曾经分天下为九州,在《禹贡九州图》中,河西被纳入雍州管辖区。超级“驴友”周穆王约会西王母时,曾经从这里路过。秦始皇...
张议潮是一个值得每个后人永记的英雄人物,这位平民出身的西凉汉子,凭一己之力打败吐蕃、回纥、吐谷浑,收复了四千里疆土,一洗大唐帝国百年屈辱。大唐鼎盛时期,版图曾经抵达中亚地区,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帝国不光失去了西域,连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领了。自唐代宗时期开始,吐蕃人甚至一度占领陇右,经常...
就在这时,河陇唐民的大英雄出现了,他就是被誉为“西北有孤忠”的张议潮。张议潮又名张义潮,沙州(今甘肃敦煌)人,时任唐朝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出身沙州豪门贵族,其父张谦逸是沙州当地职权最高的汉人官员。年少时,张议潮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少好文史,长通韬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以唐朝大将封常...
张义潮出行图 这幅壁画与神灵无关,但画中的英雄却如神灵般护佑了一方百姓。画中的将士们整装待发,正中央的统帅威风凛凛,他们即将要进行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战斗,成则创历史,亡则百姓苦。这位民族英雄便是唐末战将张义潮(也写作张议潮),对于他出彩的一笔,正史并没有加以宣扬,仿佛这位英雄与历史的普通...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其一,在熟悉本地情形的汉官的帮助下,吐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秩序逐渐趋于稳定;其二,河西地区的汉族世家大族也因此保留了元气,为日后张议潮起兵驱逐吐蕃的统治埋下了伏笔。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来源/敦煌研究院 议潮身世 提到张议潮,他出生时(公元799年),吐蕃统治敦煌已14年,他的大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