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图》是元代张渥于1346年创作的画作,此画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画上题记:至正六年,丙戌,即1346年。《九歌图》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图,画屈原像及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十章内容。该图笔法流畅工整,秀劲宛转...
元代画家张渥的《九歌图》是对屈原《九歌》的艺术再现与情感延续。张渥以李公麟的《九歌图》为蓝本,创作了多幅作品,展现了他在白描技法上的高超造诣。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笔法劲利而飘逸,宛如行云流水,充分体现了屈原《九歌》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九歌》的文化背景 屈原在被流放到江南沅湘一带时,内心充满了忧...
张渥的白描人物,笔法劲利飘逸,如行云流水,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虽临李公麟,但张渥在其中参入己意,使画中透出元代气息。 《九歌图》之湘君 这是张渥传世真迹中,仅存的一件落有张渥籍贯款的作品。 款后有同时期画家倪瓒的题跋:“张叔厚画法、吴孟思八分,俱得古人风流,今又何可得哉!……”这一题跋,对于考证张...
现存的张渥所绘《九歌图》,除上述《九歌书画册》中被徐先生鉴为张渥所画的一册外,尚有三本传世之作。上海博物馆藏张渥画、吴叡篆书“九歌”一卷(下文简称“上博本”),创作时间为至正六年(1346)九月既望,卷后有元张雨、明姚汝循、詹景凤等人题跋,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张渥的《九歌图》是对李公麟的临摹和再创造。他以正面描画来凸显《九歌》中的人物形象,摒弃了诗歌中那些繁复晦涩的词义,对诗歌进行高度概括,从而绘形绘色地描绘人物形象。 九歌图局部 展开画卷,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发髻束起,身着广袖长服,拱手站立的屈原像。他庄重而坚毅、孤独而傲岸、感伤而执著的神韵跃然于纸上,...
元代吴㕡篆书题张渥绘《九歌图》,28X602.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九歌图》是根据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创作而绘制的,带有以图配诗的性质,是我国古代用绘画表现神话形象的重要题材。据传,宋代李公麟是最早绘制《九歌图》的画家。元代又有张渥、赵孟頫...
元· 张渥《竹西草堂图》 张渥,未知至约1356前,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今安徽合肥),后居杭州,一说为杭州人 。通文史,好音律,然屡举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诗画。能山水,"尽自然之性…
诞生在元代的一位男子张渥,非常喜欢画画,他画画的内容偏向于最普通的,最常见的人物,以画人物作为他最大的乐趣。张渥喜欢画人物,在画起人物的时候,他总是有不一样的情感,也总能把人物画的与真人不差几分。张渥的画作中最有想象力的是神话中的人物,没有任何根据,没有任何轮廓,神话中的人物是需要想象力...
画幅右下角有张渥的款题,不过和张渥的真迹《九歌图》比较,发现这轴大士像的衣纹线条缺乏潇洒飘逸的韵致渥的亲笔。 这是一幅白描画,法相庄严的十六臂观音端坐在莲台上,乘坐一只似犬又似麒麟的动物乘云而来。全作画得极为精细,人物轮廓和衣纹都用流畅的细线钩描,头发的发丝和莲瓣的纹理也描写入微,衣上和锦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