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称《十三经》《开成石经》,是继《熹平石经》和《正始三体石经》之后又一部大型经书刻石,是中国最重大的一部石刻图书,有着“石质图书馆”之誉。 《开成石经》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而得名。石经刻成后,最初立在位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 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唐国都烽烟频仍,《...
【成语】:开成石经 【拼音】:kāi chéng shí jīng 【简拼】:kcsj 【解释】: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开成 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
石组词 万石 悬石 五石 八石 担石 万石君 火石 石像 石块 石桥 经组词 经常 经理 经历 正经 经营 漫不经心 已经 经过 曾经 经验 拓展查询 kai开头的词语 kaichengshijing 开成石经是什么意思 开成石经读音 怎么读 开成石经,拼音是kāi chéng shí jīng,开成石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开成石经造句...
《开成石经》被称为“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石头图书”,现展陈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一展室。作为保存历代碑刻之特定场所的碑林,是在唐末至北宋近两百年间数次迁置《开成石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没有《开成石经》便不会有今天的西安碑林。
开成石经 [ kāi chéng shí jī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āi chéng shí jīng ] 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成语 不可救药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刻舟求剑 叹为观止 官逼民反 ...
下设方座,中插经碑。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西安碑林 《开成石经》前的两次刻经活动 作为中国古代第三次刊刻之儒家石经,《开成石经》乃唐代后期费时4年刊成之皇皇巨制,但它的孕育...
开成石经的意思 开成石经含义解释 开成石经 [kāi chéng shí jīng] 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开成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
《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此版本为《开成石经》原刻清拓本,经摺装,墨纸尺寸: 24x13.5厘米,正书。
@速知名人百科开成石经简介 速知名人百科 开成石经是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它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于开成二年(837年)完成。这部石经包括了《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