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确定一点,虽然康德在意识到“政治性”是与“社会性”同等重要的问题时已经迟暮,已经无力围绕这一特别重要的论题去系统建构自己的政治哲学,但他在进入晚年后看重的“政治性”问题对通盘地、整全地理解其整个哲学思想有关键意义,简言之,康德不仅有自己的政治哲学,而且其政治哲学对其整个哲学体系很重要。行动者...
盖耶教授对康德哲学各个分支均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他已出版十几本相关专著,包括基于其博士论文扩展而成的成名作《康德与审美的主张》(Kant and the Claims of Taste,1979),以及《康德与知识的主张》(Kant and the Claims of Knowledge,1987),《康德》(Kant,2006/201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康德哲学的概念技术和系统论述具有足够的深度和高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哲学修养。康德哲学在议题涉足方面虽然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主要关注,但康德并不希望人们只做一个技术上的“智匠”(Philodox),而是要做一个“哲学家”(Philosoph),一个“哲学家”不可以抽离世界而只驻足于概念世界,而需要回到现实世界...
康德哲学的核心理论包括:1. 先验感性论:时间和空间是心灵的先天形式,构成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2. 先验逻辑:人类的认知依赖于十二个先天范畴,如因果性、实在性等,它们是我们理解现象的基本框架;3. 物自体与现象的二分法:我们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所有的知识都是现象层面的。这些理论在康德提出后引起了哲学界的...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
康德的哲学思想深受牛顿的自然科学影响,从而从唯理论转向了经验论。直到休谟怀疑论的出现才打破了他"教条主义的迷梦"。对休谟理论的完全接受就意味着他不得不承认因果性只能出自于习惯。这样,自然科学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有可能失去根基,因而崇拜牛顿自然科学的康德是断然不会完全接受休谟相关理论的。这时,先前他所...
在分析哲学哲学家看来,康德为代表的欧陆哲学是心理学主义的不知所云,是语言的诗意运用,而并非逻辑清晰的论证。而欧陆哲学家则认为,分析哲学只是一种沉迷在语言与逻辑辨析的技术,根本没有能力回应康德提出的关乎人类存在与理想社会的宏大问题。这种争议在1929年达沃斯会议上,海德格尔与卡尔纳普、卡西尔的辩论中达到...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康德为了拯救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糅合了经验论与唯理论思想,提出了先验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为数学与自然科学奠基;此外,他从纯粹的实践理性出发,总结出了最为基础的道德律,为道德奠基;更甚,他从反思性的判...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人物生平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