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碑的意思 庙堂碑含义解释 庙堂碑 [ miào táng bēi ] ⒈ 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
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此碑的原石早毁。传世本多为重刻、翻刻。著名者有《西庙堂》、《东庙堂》。《西庙堂》宋代重建于陕西,现在西安碑林,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中断为三。《东庙堂》元朝至元年间于山东城武,摹刻年代不详。此本系《西庙堂》,虞...
虞世南有一部分作品流传于世,那么,影响最大的当属楷书《孔子庙堂碑》。此碑在近几年的书法艺考中也经常出现。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虞世南的书法作品也带有一定的儒家文化特点。在虞世南的书法理念中,提倡“中庸平和”之道,故而书风呈现出温润之感。同时,虞世南独树一帜地提出,以“冲和”为旨要的审美追求。虞世...
本文所录,为虞世南所书《孔子庙堂碑》陕本宋拓,为拓本之极优者。相较于现今流传的版本,此拓本在笔画上显得更为纤细且瘦劲,具有独特的韵味。与翁阁学所见的唐代拓本细对勘,可以发现,一些字,在此宋拓本中均保存完好,未见缺损。同时,在“安北”一词中,“北”字的左侧笔势,在此宋拓本中也表现得更为...
孔子庙堂碑(宋翻刻之瑰宝),尺幅间蕴藉着32.5×33.0厘米的文化深邃,犹如清初时光轻抚下的拓片,静默地诉说着往昔。其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之中,每一道墨痕皆是历史的低语。碑上,“虞世”二字,宛如星辰陨落,被岁月悄然剜去,而“推诚奉义翊戴功”等字,却犹如坚石不朽,历经风雨而未泐其形,反添几分古朴...
虞世南,这位初唐书法大家,奉命撰写并书写此碑。他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笔墨之中。此时的虞世南已年近古稀,书法技艺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孔子庙堂碑》终于刻成,它一经问世,便惊艳世人。其碑文记载了唐高祖封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
唐代虞世南69岁楷书《孔子庙堂碑》彩色本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
用笔圆润遒劲——虞世南晚年力作《孔子庙堂碑》的纯净闲雅之气 《孔子庙堂碑》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三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圆润遒劲...
通常会被一些舆论所不齿。宋元,明清的降臣,都属于被历史排斥的二臣。古代活到80的书法家挺多,虞世南算一个,可见写字能有助于长寿。虽然智永是虞世南的老师,不过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却跟智永很不像,属于杂学。小编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制作成翻墨本,配上仿唐麻笺纸的底色,犹如虞世南纸本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