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穴有疏肝气、健脾胃、清腑热、解痉挛的作用。 幽门部位居于胃之下口,本穴与胃腑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故取本穴治疗胃腑的疾病。 【幽门穴主治病证】 幽门穴主治脾胃及胸腹部等疾患:如呕吐多唾、饮食不化、积聚疼痛、少腹胀满、肠鸣泄注、下痢脓血、胸中痛引腰背、咳嗽、妇人乳汁不通、乳痈等。 幽门穴主治...
导读:幽门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恶心、呕吐、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胃痉挛、胃下垂等,幽门穴的位置: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0.7寸,详见本文图解幽门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幽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幽门穴的位置】位于人...
幽门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属足少阴肾经。 幽门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幽即幽深,门即门户,胃之下口称幽门,此穴近幽门,故名幽门穴。 Spring 2 定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3 功效--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 幽门穴主治脾胃及胸腹部等...
幽门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要有以下作用: 1.调节消化系统:幽门穴是胃的下口,与胃相连,刺激幽门穴可以促进胃的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调节气血:刺激幽门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缓解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
用指腹按揉幽门穴,每次2-3分钟,可有效缓解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针刺 用针灸针直刺幽门穴0.5-0.8寸,不可向上方斜刺,以免伤及内脏。针刺幽门穴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临床配伍 1、肾经主治疾病:肾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
幽门穴是中医调理胃部各种病症经常要用到的重要穴位,刺激幽门穴可以使温热之性的气血循经上行,提升胃动力,从而起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幽门穴的位置在人体上腹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刺激幽门穴,可点按,可按揉,将食指颧指的指腹压在幽门穴穴位上,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即可。
幽门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针灸幽门穴的作用有疏肝气、健脾胃、清腑热等,平时需做好注意事项。 位置 幽门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针灸幽门穴的作用 1、疏肝气:幽门穴被认为是肝经的一个穴位,针灸刺激该穴位有助于疏通肝气,缓解肝...
📍幽门穴位于肚脐上方6寸处,旁开0.5寸,属于肾经穴位。肚脐与胸剑联合之间的距离为8寸,中间位置为4寸,向上的一半距离即为6寸,旁开0.5寸即为幽门穴的位置。 ✅主治 腹痛、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病证。 📝功效作用 1⃣ 脾胃疾病:幽门穴常用于治疗各种胃病,如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以及肠道疾病,如胃肠...
幽门穴——腹胀、腹泻双调节!幽门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穴,是隶属于足少阴肾经的常用穴位之一。中医认为幽门穴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临床当中幽门穴主要用于治疗腹痛、呕吐、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病症,尤其是对于腹胀、腹泻具有极好的调节作用。幽门穴在人体的上腹部,脐中上6寸处,前正线旁...
幽门穴——属足少阴肾经 概述 幽门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两阴交尽日幽,通行出人为门。足少阴肾经与冲脉自横骨交会并行,至此分别,足少阴经由腹入胸,由阴达阳,故名幽门。别名上门,归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是治疗中焦壅遏所致胃心胸疾惠之常用穴,临床多施以泻法。▲【定位】:在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