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ì bó sī ] 官署名。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为市舶司前身。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余音绕梁 叹为观止 引人入胜 无微不至 漫不经心 琳琅满目 甚嚣尘上 ©...
971年,北宋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随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今胶州)设立市舶司。此后,南宋、元、明几朝都延续设有这个机构,历经千年的嬗变,到清朝早期消亡。 市舶司的前身是市舶使,是负责海陆邦交外贸的专员,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宋代以后的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类似于今天...
宋朝政府意识到商税在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市舶司,宋太宗瑞拱二年(989)、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年)又分别设市舶司于杭州、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之后温州、泉州等地的市舶司也相继设立,在一些较小的港口则设立市舶务或市舶场, 它们的共同...
市舶司是站在朝廷派出的管理、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的官方管理机构。市舶司制度对于巩固中国海疆,拓展各国间的海洋贸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唐代 显庆六年(661年),唐高宗李治设市舶使于广州,由专人总管海上来华、陆上周边的跨国贸易。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广州又设置了市舶使职位。...
500年前的明嘉靖二年六月(1523年7月),日本细川氏和大内氏两使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符效力之辩而引发冲突,史称争贡之役,又称宁波之乱。争贡之役是嘉靖年间影响最大的涉外事件。后世不少书籍,甚至《明史》都认为是该事件导致浙江市舶司罢免。如果查看明代中日原始史料,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构,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如今,昔日的市舶司早已烟消云散,但是在现存的市舶司遗址上,我们还是能够窥见中国历经千余年的...
市舶司拼音shì bó sī 注音ㄕˋㄅㄛˊㄙ 词语解释 市舶司[ shì bó sī ] ⒈ 官署名。负责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务等。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治今山东胶县)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代、明代称市舶提举司。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宋 代分设...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年~741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
泉州在宋元是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市舶司是当时官方海洋贸易管理机构,保障贸易、助力泉州成“东方第一大港”。一、 市舶司部门职能 1. 经济管理职能∶阅货即验货,检查进出口货物。抽解是征税,不同时期税率有别。禁榷是专卖管理,特定货物国家专卖。博买是政府收买舶货。解送是把货物和税收运到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