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有关方志记载:南薰门在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
市舶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反映出泉州港口依托于庞大国家机器的独特属性。【位置】位于泉州...
同时,该区域背靠八卦沟,又与舶司库巷、马坂巷、水门巷等地名相关,进一步确认了该建筑群为泉州市舶司遗址。”汪勃介绍。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确认了泉州市舶司遗址位置,其格局基本保存完整,位于泉州城南部郊区,范围大致是马坂巷、水沟巷、竹街、水门巷围合的区域。如今,广州、杭州的市舶司遗址俱已湮灭,“...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又称水仙门、水门)内。始建时位于城外,至13世纪被纳入城内。其西侧临翼城城墙旧址,西北侧有水沟连通城市的城壕与晋江水系,东侧可通往镇南门。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
(图说历史) 图1市舶司遗址 图2南宋海船 (1)图1是“泉州市舶司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图2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船分成13个水密隔舱,船舱出土物里数量最多的是香料木和胡椒等。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回答2点) (论从史出)泉州城镇南门附近...
2024年7月21日,“鲤好泉州活态人间”实践队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市舶司遗址。队员们也在这个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地方见到了吴秀满奶奶。 市舶司遗址:海洋贸易的见证者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部晋江...
”沿着舶司库巷口深入,小巷尽头,是一处处名人故居,故居内仍有住人,护厝的水井也仍在使用。如今,广州、明州、杭州的市舶司遗址俱已湮没,泉州市舶司遗址成了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海关遗址。《泉州府志》载:“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鹊鸟桥水关北沿水道六十米有水仙宫”。水仙宫内设立了古市舶司...
到了南宋时期,市舶司的年收入竟然达到了百万缗,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四十分之一。如今,走进泉州的鲤城区水门巷,你会看到一块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静静地伫立在水仙宫的墙角。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遗址,其实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古海关遗址——市舶司遗址。
走近一看,地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四下张望,却没找到任何遗址的痕迹。询问了一位大妈,她指了指旁边的小门。走进小门,才发现市舶司展馆的入口,展馆虽小,却整洁有序。展馆里展示的历史资料表明,市舶司在宋代创立,直到1457年才被撤销,历时400多年。这个机构的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港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