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是什么意思州牧是中国古代自汉代至宋代设置的州级行政长官,总揽一州的军政大权。该官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职能转变,汉末曾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核心角色,唐宋时期逐渐被废除或虚化,仅保留于特殊区域。 一、起源与基本职能 州牧最早可追溯至《书经·周官》中的记载,作为中央政权委派的地方...
一、益州牧 首先,汉灵帝之所以在益州设置州牧,主要与刘焉这位汉室后裔有关。众所周知,在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薄弱。在此背景下,原本就有割据野心的刘焉,在听取益州人董扶“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的言语后,便主动上表汉灵帝,请求以太常一职出镇益州。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肆聚敛,...
州牧 [ zhōu m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ōu mù ]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所谓的废史立牧,是指废除东汉原有的刺史制度,改为设立州牧。自此,州牧成为东汉时期最高地方官,负责全面管理一州的军政事务。即使与西汉开国时的诸侯王相比,其权力之巨大也丝毫不逊色!随着州牧这一官职的出现,东汉政权的衰落速度不断加快。由于州牧权力在地方州郡内部日益强大,因此随后,一个州牧所辖的区域逐渐...
州牧制度(Zhoumu system)是州郡县的三级制度,曹魏继承东汉的州牧制度,将其固定化,正式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度。州刺史(州牧)为地方行政官,且多带将军号,任重者为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再次者为假节。不带将军号的为单车刺史。曹魏将州级军政大权集于一人的做法,对以后影响深远,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
朝廷听了刘焉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向几个州派去了州牧,其余的州还是叫刺史。这个时候,东汉朝廷派出去的州牧,就相当于一个州的太守,是负责本州行政事务的,而不再仅仅是监察职责了。比如,刘焉自己就当了益州牧,后来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璋,再后来被刘备抢了去。刘表最先出任的是荆州刺史,后来才升为...
牧就是州牧,意思是代天子牧民,西汉时期曾经设置过这一官职,州也在那个时期成为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但很快又被撤销了。刘焉旧事重提,说派遣有名望的汉室宗亲或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可以帮助朝廷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当时的皇帝汉灵帝同意了,他册封宗室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重臣黄琬为豫州牧,这也是汉末的...
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为了能够尽快的平定战事,一位名为刘焉的皇室后裔向汉灵帝建议,恢复州牧制度,赋予州牧募集兵马的权力,也即允许地方上自行平定内乱。虽然恢复州牧制度,会导致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但是,刘焉的建议还是被汉灵帝采纳。当然,汉灵帝在位时,只...
州牧的起源 州牧起源于另一个官职刺史。刺史这个官职则源自秦朝设立的监察史制度。而当秦亡之后汉承秦制,但又吸收了周制,设郡国并存制度。由此在汉初呈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局面。而当时派遣到各地替皇帝进行视察的便是监察史,不过自文帝设监察史以来,这个官职却不是常置官职,只是在皇帝需要时随便拉个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