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败酱(原亚种)是一个物种,多年生草本,山坡桦树林缘及杨树林下。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60 (-100) 厘米;根状茎稍斜升,长达10厘米以上;茎多数丛生,连同花序梗被短糙毛,基生叶开花时常枯萎脱落,叶片倒卵长圆形、长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6 (-7) 厘米,宽1-2 (-2.5) 厘米,羽状浅裂、深...
【化学成份】全草含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芸香甙(rutin)[1]。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岩败酱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无抗菌作用[1]。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
痢疾,泄泻,黄疸,肠痈。 岩败酱的用法和用量 内服:煎汤,2~5钱。 岩败酱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岩败酱有毒吗 无毒。 岩败酱的附方 1、治黄疸:岩败酱、茵陈各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2、治慢性阑尾炎:蒲公英60g,甘草6g,岩败酱30g,青木香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岩败酱在用药上虽然是无毒的...
岩败酱的附方 1、治黄疸:岩败酱、茵陈各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2、治慢性阑尾炎:蒲公英60g,甘草6g,岩败酱30g,青木香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岩败酱在用药上虽然是无毒的,但是在平时的使用上需要格外的注意,因为岩败酱毕竟也是属于中药材,如果出现过量或者不对症的情况下,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一定...
岩败酱岩败酱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拼音名】Yán Bài Jiànɡ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有浓烈的臭酱气味。茎直立,带紫色,下部常稍弯曲.根生叶丛生,具明显的叶柄;茎生叶...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Pall.) Juss.的干燥根。(《辽宁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75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东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切段,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2至多数丛生,稀单一。叶羽状深裂至全裂,无毛,裂片4-9,线状披...
中 名岩败酱 学名Patrinia rupestris(Pall.)Duf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状茎稍斜升;茎多数丛生,基生叶开花时常枯萎脱落,叶片倒卵长圆形、长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7厘米,宽1~2.5厘米;茎生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羽状深裂至全裂,通常具3~6对侧生裂片、裂片条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
医生回答: 岩败酱这一较常见的草本植物,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活血化脓,对痢疾、泄泻、黄疸、肠痈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泡制方法是先将杂质拣净,清洗、润湿、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或者趁着新鲜洗净切片,晒干,用岩败酱、茵陈煎水服,也有治疗黄疸的作用。
岩败酱,学名Patrinia rupestris,是一种在夏、秋季节采收并晒干的植物。岩败酱全草和根部含有挥发油,而同属植物Patrinia intermedia的根部则含有约13%的皂甙,经过水解后能产生齐墩果酸、葡萄糖、木糖等成分,以及约0.4%的生物碱。同时,其种子中也含有生物碱。岩败酱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