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东快书 00:02:03 [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津快板 00:00:43 [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飞叉(永良飞叉) 00:00:31 [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翔云...
正在播放[典藏]山东快书《全家乐》 表演:陈增智 《典藏》 20240213 00:24:59 本期内容 [典藏]山东快书《全家乐》 表演:陈增智 00:01:06 [典藏]西河大鼓《山村喜事》 表演:张玉兰 00:05:54 [典藏]雷琴《刘巧儿》 表演:宋东安 00:02:38 [典藏]单弦《雨过天晴》 表演:马增蕙 00:14:05 热播榜 多式联...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中国山东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以快板、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北方第一快板”。它起源于清代末年山东地区,源于包拯断案的说唱唱腔加上中西乐器和舞台语言等元素,经过一路发展至今。 山东快书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广泛的传播与影响,成为了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它脱胎于山东大鼓。《老残游记》里黑妞和白妞说的书,就是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发源于鲁西南一带,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山东快书故事性强,鼓动性强,节奏朗朗上口,让人越听越上瘾。2006年,“山东快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漫画家黎青为山东快书而作 抗战时期,...
山东快书 [ shān dōng kuài sh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ān dōng kuài shū ] 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早期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遍及全国。它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申报的“山东快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认为,山东快书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傅汉章始创。有这样的一个...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以下是对山东快书的详细介绍:一、历史沿革 起源:刘茂基说: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落魄武举刘茂基,结合《水浒传》,将临清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唱词,坦露臂膀,用当地方言打着节拍,敲着瓦片,赶集赶会演唱。赵大桅说:相传...
《山东快书丨到山东过大年!》闲言碎语不多谈,火车站不远在面前。人头攒动一大片,有老人也有青年。仔细听,口音有点乱,全国各地都占全。有重庆、有四川、有广东、有湖南、东北、西藏他们挤出了站,吵吵嚷嚷都说走走走!咱都到山东过大年!为什么到山东过大年?这个说:我琢磨着到山东啊,把美景看看,那个...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1]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岗》《东岳庙》等。 [2] ...
山东快书《科长》铛里个铛,铛里个铛,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那位科长,———郭某郎。微信群里说黑话,联手捞钱似饿狼。偷摸奸淫他人妻,违背道德人间藏。私德不修失人伦,枉在世上走一趟。官德不修失本位,工作不会受表扬。郭某混迹在官场,本是一名小科长。男盗女娼整天忙,包揽工程捞钱狂。郭科你似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