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山东大馒头 [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飞叉(永良飞叉)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 20241026 《味道》 20190606 好味·道时节(1) [典藏]山东快书《全家乐》 表演:陈增智 《2025年非遗晚会》 20250201 [正大综艺]非遗美食八八宴 化繁为简有讲究 [生财有道]传统王哥...
山东快书 [ shān dōng kuài sh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ān dōng kuài shū ] 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正在播放[典藏]山东快书《全家乐》 表演:陈增智 《典藏》 20240213 00:24:59 本期内容 [典藏]山东快书《全家乐》 表演:陈增智 00:01:06 [典藏]西河大鼓《山村喜事》 表演:张玉兰 00:05:54 [典藏]雷琴《刘巧儿》 表演:宋东安 00:02:38 [典藏]单弦《雨过天晴》 表演:马增蕙 00:14:05 热播榜 居民水...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它脱胎于山东大鼓。《老残游记》里黑妞和白妞说的书,就是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发源于鲁西南一带,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山东快书故事性强,鼓动性强,节奏朗朗上口,让人越听越上瘾。2006年,“山东快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漫画家黎青为山东快书而作 抗战时期,...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早期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遍及全国。它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申报的“山东快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认为,山东快书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傅汉章始创。有这样的一个...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1]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岗》《东岳庙》等。 [2] ...
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临清、济宁等地,山东快书得以广泛接触并吸收其他曲艺的精华,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热闹的说书场 临清人对山东快书情有独钟。在早期的山东快书中,《水浒传》中的故事特别是武松的故事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当地群众常将山东快书表演者称为“说武老二”的。由于武松的形象魁梧高大,因此这一...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以下是对山东快书的详细介绍:一、历史沿革 起源:刘茂基说: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落魄武举刘茂基,结合《水浒传》,将临清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唱词,坦露臂膀,用当地方言打着节拍,敲着瓦片,赶集赶会演唱。赵大桅说:相传...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经多方论证,临清已经被确认为山东快书起源地。山东快书以《武松传》起家,基础语言是鲁西北方言,大多是口语。山东快书接触并吸收其他曲艺之所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三种来源传说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刘洪滨、刘学智以及山东曲协张军都对山东快书的来源问题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