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作品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
封禅书含义解释 封禅书 [ fēng shàn shū ] ⒈ 指司马相如言封禅事的遗书。 什么是封禅书引证解释 ⒈ 指 司马相如 言封禅事的遗书。详“封禪文”。 引宋 林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名字打分宝宝起名八字起名 ...
文言观止|史海探珠——《史记·封禅书》史海探珠 [题注]所谓“封”,是特指古代帝王到泰山顶上给泰山加土以祭天;所谓“禅”,是特指古代帝王到泰山脚下的某地拓土以祭地。《封禅书》记载了自远古以来历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发展变化史,其中尤其以大量的篇幅与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汉武帝迷信神仙、祈求长生不死的...
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
——《史记·封禅书》 在殷周以来“君权天授”的神学政治传统下,封禅是证明帝王受命、政权合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帝王必须亲自主持参与的最重大的国家性祭祀典礼。 之所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如此之少,是因为按照正统的儒家思想,举行封禅大典的条件是极端苛刻的:它只能是太平盛世的受命之君在获得天降符瑞之后在泰山...
一般来说,封禅的意思是指封泰山、禅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动。但《封禅书》的实际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释说:“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禋祀,就是祭祀。封禅时,万灵同时受祀,因论封禅而追论诸神及...
《封禅书》综合资料 一、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
《封禅书》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遗作散文。该文叙述了古代传说中七十二位国君封禅泰山;而汉王朝文治武功,显赫一时,四境归顺,祥瑞屡现,雄才大略可与历代君王媲美。作者借此文劝汉武帝进行封禅,并在文章的末尾对天子加以讽谏。 这篇文章在司马相如死后被交给汉武帝...
史记·封禅书原⽂、注释与翻译 【说明与解析】按照《正义》解释,“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是在泰⼭上封⼟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下⼀处⼩⼭上清理出⼀块地⾯以祭地,称为禅。合称封禅。⼆是认为祭天的册⽂(符)要⽤银绳缠束,打结的地⽅封以⾦泥,加盖印玺,称为封,...
封禅书 词典发音: fēng shàn shū 国语辞典 指司马相如言封禅事的遗书。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 司马相如 言封禅事的遗书。详“封禪文”。 引宋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封禅书 (司马迁作史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