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法,又称“本校法”,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校勘方法。它是指以同书别本为底本或参校本进行校勘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需要校正的文本(称为“主本”)与另一个版本(或多个版本)的相同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和核对,以发现其中的差异和错误。
对校法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校勘方法。它指的是以同书别本或本校各本互相对读,比对其异同,从而校正讹误的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首先需要选取一个善本作为底本,然后再用其他版本进行对照比较。 具体来说,对校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选定底本:在众多版本中,选择一个质量上乘、错误较少的版本作为底本。这个底...
1.对校法 对校法是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符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排录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的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去异存同,保证原稿的原意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 2.本校法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
此外,折校和点校也是常见的对校法操作方式。折校是指将原稿和校样按照一定的折页方式进行对比校对;而点校则是对原稿中的特定段落或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核对。这两种方式在特定的校对场景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折校是将原稿平铺于桌面上,校样则夹在双手手指间,轻轻压在原稿上,确保校样上的字句与原稿相应位置的字句...
对校法是校勘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名词解释如下: 对校法,又称版本校法,是指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以校定文字异同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作底本,然后用其他版本(称为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对勘,并记录其异同。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并纠正书籍在传抄、刻印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古籍整理...
什么叫“对校法”所谓对校法,就是指用同一部书的各种不同版本相互校勘的方法。陈垣在其《校勘学释例》中说:“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对校法的“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对校法也称为“版本校”,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
🔍 在校勘古籍的过程中,陈垣总结了四种主要方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其中,对校法是最基础的一种。它的核心思想是用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找出其中的差异。陈垣解释道:“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
解析 正确 对校法是中国传统校勘学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选定一个较完善的版本作为校勘的基准(底本),再用其他版本的异文进行比对。题目中描述的“先选定一种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互校”完全符合对校法的定义和实际操作流程。因此该命题完整且符合事实,答案应为“正确”。
所谓的对校法呢,就是指校对人员比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同时还要注意原稿上批注的格式在校样上是否得到实现。 在具体实践中,对校法有四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方式:一是读校;二是倒校;三是折校;四是点校。
一、古籍校勘的基本内容是对校 古籍校勘最基本或者说最核心的内容是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校。陈垣先生总结的“校法四例”,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后三种都是“对校法”的辅助手段。这里只讲对校法。 用于对校的不同文本,有的是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