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护大师,又被称为静命,梵文名字称为贤达格巴,他被印度佛教称为随瑜伽行中观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寂护大师与他的戒师智藏及弟子莲花戒,在当时的印度合称为东部三中观师,在藏传佛教史上也有着“东方三中观师之一” 的美称。寂护大师出生于公元700 年,印度比哈尔邦人。他是当地的萨霍尔王之子,早年出家,为大乘佛...
历史民族史> 寂护 入吐蕃传教的印度僧人。梵文名菩提萨埵或显达热格西达,藏文名希哇措,汉译“静命”,故亦称“静命大师”。一说为泥婆罗(今尼泊尔)人。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现的瑜珈中观派创始人。曾任印度那烂陀寺首座。受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迎请,两次入吐蕃传播佛教,为赤松德赞宣讲佛法。经其推荐...
寂护,又名静命,是一位源自孟加拉的萨霍尔王之子。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他在那烂陀寺拜智藏论师为师,出家后接受了具足戒,成为中观自续派的重要论师。他的代表作是《中观庄严论》,在印度佛教界享有一定声誉。他与弟子莲花戒一起,被誉为随瑜伽行中观宗的代表,与智藏及莲花戒并称为东部三中观...
历史知识> 寂护 藏译名为“希瓦错”,意译“静命”,故亦称“静命大师”。印度僧人。系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的瑜珈中观派创始人。曾任那烂陀寺首座。唐天宝二年(743),受吐蕃赞普墀德祖赞之请,入吐蕃,在拉萨主持翻译数种佛教经典为藏文。只停留四个月即被迫离去。在尼泊尔六年。其间曾举荐莲花生入吐蕃传教。天...
赤松德赞长大了以后就把他消灭了,但仍然有非常强大的留残势力,所以把寂护大师请来的时候,说很多的坏话,就说印度的这个妖僧来了之后,当年,布达拉宫这个地方的红山打雷,西藏发水,下冰雹雨,出现了很多事情,都是印度妖僧所致。人们说的多了之后,国王也非常有压力,因此最后只得请他暂时回到印度。然后再一次请...
寂护是瑜伽行派学说与中观思想融合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名著《中观庄严论》开篇,寂护明确提出了他的中观理论,即无自性的观点。他针对当时学界普遍关注的自性问题,不论是执着于一还是多,寂护均表示质疑。他认为,理解和接受法无我(即无自性),必须从唯心无境的角度出发,这是对一多理论的超越。寂...
寂护大师,又译为静命,是八世纪印度著名的佛教僧侣,出生于孟加拉地区的一个王族家庭。他早年出家,成为大乘佛教自续中观派创始人清辨的五传弟子,并在那烂陀寺学习和修行,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备受尊敬的佛教学者。寂护大师以精于因明而闻名于当时的印度佛教界。 寂护大师对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应吐蕃赞...
寂护又名静命,出生于孟加拉,是当地的萨霍尔王之子,后于那烂陀寺依止智藏论师出家,受具足戒,是一位中观自续派论师,著有《中观庄严论》。寂护在当时的印度佛教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在印度佛教史上被称为随瑜伽行中观宗,就是以寂护和他的弟子莲花戒为代表,而且寂护和他的戒师智藏及弟子...
寂护是印度佛教僧人。今印度比哈尔邦人。早年出家,为大乘佛教自续中观派创始人清辨的五传弟子,在当时印度佛教界以精于因明而知名。曾住那烂陀寺。743年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入吐蕃传教,在拉萨主持翻译佛教典籍为藏文事宜。因受本教势力抵制,停留4个月,即去尼泊尔居住达6年之久。其间曾举荐莲花生入吐蕃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