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专区(存在时间1949年-1971年),旧行政区。1949年,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辖宿县、灵璧县、泗县、泗洪县(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县、怀远县、砀山县、萧县、永城县共9个县。1950年由宿县分出宿西县,宿县专区辖10个县。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县、萧县划归江苏...
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旧县名。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属安徽省。民国时期的宿县,范围包括今宿州市埇桥区全部,今淮北市相山区大部分,今淮北市烈山区全部,今濉溪县全部,今蚌埠市固镇县一部分。1950年,宿县分出宿西县,随后改宿西县为濉溪县。1964年,由宿县部分地区,析置固镇县。1979年,设立...
首先对我军来说,如果只是想在淮海战役中击败国民党大军,那么宿县可能并没有那么中印,但如果想要尽可能多地歼灭、俘虏国民党部队,宿县就很重要了。占领了宿县,就能够将整个徐州四面包围起来,让他们一个都逃不掉。不过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我军的胃口有多大,在宿县失守之后,国民党报纸还这样评论,觉得我军占领...
首先,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历史上,确实有宿县。 宿县,是从1912年开始的! 彼时,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刚刚建立,便改宿州为宿县!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宿县,与现在的宿州市,在区域上,并不完全重合! 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当时的宿县,其面积确实很大。
宿县之战,发生于1948年11月12日至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攻打战略枢纽安徽省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的战役。1948年11月15日,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发攻城命令。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许,宿县宣告解放。全歼国民党守军12000多人,击毙148师副师长钱卓严,...
历史地名> 宿县专区 1949年置。原属皖北行署区,在今安徽省东北部。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永城等县。专员公署驻宿县(今宿州市)。1950年设宿西县,同年改名濉溪县;设宿城市。1952年改属安徽省。同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砀山、萧县二县划归江苏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1955年砀山、萧县...
于是,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没有多少故事的宿县,在国民党部队的眼里,显得那样单薄、悲凉与可怜,轻而易举地便“让”给了解放军,导致最后的陆路南北大动脉被掐断。其实,对于宿县这个战略要地,刘峙此前是有所考虑的。1948年11月6日,作为淮河战略预备力量的第16兵团孙元良部已经到达蒙城。11月9日,接到徐州“剿总...
宿县并不是一个大城市,我们说的宿滁联盟,宿和滁两个城市,规模并不大,而且不是交通枢纽,也是一个被附近交通枢纽弱化的城市。宿县虽不是一个大城市,也不是一个大站,但由于京沪线影响力相对较弱,列车等级不高,因此,宿县站一直来讲停车数量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在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合肥是一个死胡同,安徽...
攻克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对于十分依赖铁路线的国民党机械化部队而言,就是“断其腰”。攻克宿县,我军便可立于主动地位,北可牵制徐州,南可阻敌北援,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迫敌在徐州地区与我会战,完成中央军委提出的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任务。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共同制订作战计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