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专区(存在时间1949年-1971年),旧行政区。1949年,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辖宿县、灵璧县、泗县、泗洪县(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县、怀远县、砀山县、萧县、永城县共9个县。1950年由宿县分出宿西县,宿县专区辖10个县。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县、萧县划归江苏...
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旧县名。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属安徽省。民国时期的宿县,范围包括今宿州市埇桥区全部,今淮北市相山区大部分,今淮北市烈山区全部,今濉溪县全部,今蚌埠市固镇县一部分。1950年,宿县分出宿西县,随后改宿西县为濉溪县。1964年,由宿县部分地区,析置固镇县。1979年,设立...
首先对我军来说,如果只是想在淮海战役中击败国民党大军,那么宿县可能并没有那么中印,但如果想要尽可能多地歼灭、俘虏国民党部队,宿县就很重要了。占领了宿县,就能够将整个徐州四面包围起来,让他们一个都逃不掉。不过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我军的胃口有多大,在宿县失守之后,国民党报纸还这样评论,觉得我军占领...
历史地名> 宿县专区 1949年置。原属皖北行署区,在今安徽省东北部。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永城等县。专员公署驻宿县(今宿州市)。1950年设宿西县,同年改名濉溪县;设宿城市。1952年改属安徽省。同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砀山、萧县二县划归江苏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1955年砀山、萧县...
宿县之战,发生于1948年11月12日至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攻打战略枢纽安徽省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的战役。1948年11月15日,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发攻城命令。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许,宿县宣告解放。全歼国民党守军12000多人,击毙148师副师长钱卓严,...
1955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调整安徽省江苏省部分行政区划的决定》。根据这份决定,安徽的泗洪县划归江苏淮阴专区,盱眙县也划归江苏淮阴专区。作为交换,江苏的砀山县和萧县则划归安徽宿县专区。这次调整可不是简单的地图上画几个圈那么容易。首先要进行的是详细的资料交接。从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到行政档案、经济...
宿州曾经被称为宿县,是因为在1998年12月6日之前,该地区名为宿县。以下是关于此称呼的详细解释:行政区划变更:1998年12月6日,撤销了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随后设立了地级宿州市。在此之前,该地区被称为宿县。历史文化名城:宿县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小山口遗址、古台...
宿县并不是一个大城市,我们说的宿滁联盟,宿和滁两个城市,规模并不大,而且不是交通枢纽,也是一个被附近交通枢纽弱化的城市。宿县虽不是一个大城市,也不是一个大站,但由于京沪线影响力相对较弱,列车等级不高,因此,宿县站一直来讲停车数量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在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合肥是一个死胡同,安徽...
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津浦铁路上连接徐州和蚌埠战略要地宿县被中原野战军3纵一举攻克,宿县的国民党守军约13000余人全军覆没。徐州附近国民党军沿津浦铁路南撤的道路被切断,从战略上使在徐州的国民党军四个兵团陷入孤立的境遇。鉴于宿县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军起初也是非常重视宿县的防御,刘峙曾将孙元良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