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宣鉴,唐代高僧。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县西北)人。少出家,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后皈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崇信,亲侍逾三十年,武宗时返俗,宣宗时复为僧,懿宗咸通初,应邀住朗州德山,从学者甚众,时称德山和尚。简介 德山宣鉴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865),...
”灵佑禅师准备拿拂子,宣鉴禅师见状又大喝一声,拂袖而去。这两次斗法,一次是宣鉴禅师以动静之法表达凡俗如一的境界,向灵佑禅师挑战;另一次则是以动引动,喝断灵佑禅师的意念活动,占了上风。虽然最终宣鉴禅师离开了大沩山,但灵佑禅师预言他日后会在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离开沩山后,宣鉴禅师...
第二天,宣鉴把自己多年著作的《青龙疏钞》拿到法堂前,举起火把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说完就把《青龙疏钞》烧掉了。从此以后,德山宣鉴就成了一代禅师。他以棒喝教化学人,有“德山棒”的美誉。那么,为什么德山禅师要用棒喝来教化弟子呢?这又跟“无依倚处”有什...
从此以后,宣鉴就以棒喝教育弟子闻名,人们称他为“德山”。他常说:“山僧的棒子,不是打你们的身,而是打你们的执著。只有放下一切执著,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德山的棒喝虽然看似粗暴,实则蕴含深意。他要弟子们明白,真正的佛法不在语言文字中,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无论是说食不饱,还是画饼充饥...
德山宣鉴禅师,出自龙潭崇信门下,俗姓周,今四川人。他出家后受具足戒,精究律藏,贯通旨趣,特别熟知《金刚般若经》,所以有“周金刚”的称号。他曾经对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听说南方禅席颇盛,便有些气不平,说:“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
鉴,1、指镜子,照影,观察,审察,看等含义;2、也指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如前车之鉴。 宣鉴名字寓意有趣、浪漫、有创造力,也寓意为人待人热情,聪明伶俐,必有一番成就,事业辉煌。 宣鉴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口中,约有 5 万人使用宣字; 3 万人使用鉴字。
来者正是声名远播的德山宣鉴。他将经卷放在案上,目光扫视全场,不发一言,气势如山。德山原是益州昌隆人,俗姓周,幼年便出家为僧,专心研习《金刚经》义疏。当时南方禅宗盛行,讲究"即心是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德山对此极为不屑,常说:"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还得不成佛。这些南方...
德山宣鉴,俗姓周,四川简阳人。他少小出家,对佛教理论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金刚经》非常精通,大家都称他为“周金刚”。他听闻南方禅门力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心中甚为不服,暗自思忖:出家人历经千难万险皆难以成佛,江南“魔子”竟敢妄言见性成佛,岂会有如此轻易之事,定要前往与他们一辩...
一代高僧:德山宣鉴禅师 德山宣鉴,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享年84岁。他20岁时出家,研习北禅,经常向僧众宣讲《金刚经》。因此德山在很年轻时就得了个绰号,叫“周金刚”。他参禅的心得:“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降,锋利不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