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是一场悲壮的“经济抗战”——用纺织机对抗军舰,拿算盘周旋枪炮,虽未改写国运,却为后世埋下了工业自强的基因。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思想。陈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宣称名词解释: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凤凰厂只从事研发设计,总装等,零部件的制造基本交给各供应商,在凤凰厂周边10公里范围内,生产制造零部件的供应商起码上百家。 宏达实业有限公司只是其中之一。 不大的厂房内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胡光凡在生产制造现场看着,脑海之中突然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 【叮,恭喜宿主激活十倍回报系统!】 胡光凡愣了一下才...
清末状元的实业救国梦想 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他的父祖以上数代都以农商为生。这种家庭出身,使张謇从小就生活在社会下层,对民众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从而养成了他的民本意识。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在幼时就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希望由此走出一条由读书进入仕途的道路。12岁时,塾师出上联“人骑白马...
实业救国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他积...
张謇是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江苏五才子”之一。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救国为目前之...
1919—1923年,刘靖基先后在江苏苏纶纱厂、宝丰纱厂、宝成纱厂任职。长期生活在旧社会的上海滩,刘靖基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种种侵略欺辱压迫,立志实业救国。1930年刘靖基与刘国钧合作投资创办大成纺织染公司(简称“大成”),在1930至1937年的时间里两人精诚合作,以敏锐的市场意识,密切关注国际纺织业以及...
(1)内涵: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思想。(2)产生: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由张赛等人发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意义: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
面对中华民族日益深重的生存危机,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采取过积极的措施,助力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在此条件下践行着实业救国的方案,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形势 中华民族以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自英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