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思想。陈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宣称名词解释: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同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他在家乡通州筹办起大生纱厂,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张謇对当时流行的“商战”思想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这是皮毛之论,西洋诸国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业,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他指出,日本的强大关键在于工业发展,以工业带动商业。1...
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思想,主张通过发展农、工、商、交通等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这一思想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强调经济振兴对抗外来侵略,成为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实践之一。 一、历史背景与思想起源 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面临...
1894年甲午败亡迫使中国进入历史转折的关口,如何从近代走向现代,三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人做出了不同选择:康有为要变法,孙中山干革命,张謇搞实业。 江苏南通人张謇从42岁在通州(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始,包括 20多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先后在他手里诞生。他大器晚成,却...
实业救国,积极抗日 1916年,杜重远从奉天省立两级师范附属中学毕业后,回家乡任教。这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深深刺痛了年仅19岁的杜重远的爱国之心。他认为中国之弱,主要在于实业不振,于是决心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作出贡献。1917年,杜重远东渡日本,入东京...
实业救国是什么 答案 实业救国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
试题分析:“实业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但并没有形成思潮,B项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也没有成为一种社会思潮,C项排除;辛亥革命时期...
张謇是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江苏五才子”之一。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救国为目前之...
像爱国实业家张謇,凭借他特有的贡献和超棒的成就,成了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典型榜样。这篇文章呢,就是想通过回忆张謇的那些光辉事迹,展现出他作为民族工业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同时也研究研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一、时代背景:甲午战败后的民族觉醒】19 世纪末那会儿,中国正深陷在内外交困的...
10月30日起在北京卫视播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纪录片《中国》同名图书,也已同步上市。今日播出的第九集《实业》,讲述中国“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曲折而壮丽的一生,展现清末爱国者们,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儒生”张謇波澜曲折的仕途之路 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张謇和同时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