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宝塔打油诗(《儒林外史》)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商者深寻,谢公远攀。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唐代令狐楚/《山》张南史宝塔诗之《花》、《草》、《竹》、《月》、《泉》、《雪》。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
《宝塔诗30首》 1.《宝塔山》 宝塔山,峰回路转,云锁千峰。 寒烟缭绕,瑟瑟寒风,静待游人归。 2.《宝塔韵》 宝塔高耸见云天,漫步其间静思禅。 鸟鸣山谷松柏翠,冷吟闲诵道心玄。 3.《宝塔佛》 宝塔灵山寂静中,菩提树下观禅踪。 沉默悠然余味久,心灵澄明百众同。 4.《宝塔日出》 宝塔山巅独自立,晓日初升照...
本诗是一首宝塔诗。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宝塔诗,由“一字至七字诗”演化而来,因其上尖下宽,排列形状如宝塔,故得名。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出现于隋朝,隋代释慧英著有的《一三五七九言诗》可以为证。举例说明 唐代诗人元稹的《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
和“回文诗”一样,“宝塔诗”均是文字的一种乐趣,是文人间常见的语言游戏。“单塔诗”比较多见,“双塔诗”相对考验文学功底,因为“双塔”拆分后,亦可独立成诗。同时还有“变形宝塔诗”,状如扇形,从一字到七字,然后再迂回到一字。白居易的《诗》,和元稹的《茶》,为“宝塔诗”比较经典的代表作。...-...
宝塔诗,古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源于隋朝,形式优美,对后代新诗的发展影响甚大。 一七令·茶 【唐】元稹 一七令·诗 【唐】白居易 一七令·山 【唐】令狐楚 一七令·风 【明】杨慎 一七令·雪 【明】杨慎 一七令·月 【明】杨慎 ...
宝塔诗十首 金锁穿城田,青山仍美如画。 城边矗立宝塔,宁静苍老如梦。 白日向日苍苍,铁骑穿行刹那间。 旧事今又如梦,宝塔把繁华收。 二 几多朝晖把城画,尘飞底下宝塔屹。 西厂东国高楼梯,卷香风传百代歌。 烟岚纷飞长街闹,飘尽睥睨宝塔赌。 枝头乌鸦上林深,独守历节清洁光。 三 留恋江南宝塔,每夜千里梦...
宝塔诗含义解释 宝塔诗 [ bǎo tǎ shī ] ⒈ 杂体诗名。原称“一字至七字诗”。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押韵,后也有增至九字句或九字句以上的。大多叠两句为一韵。 什么是宝塔诗引证解释 ⒈ 杂体诗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迭两句为一韵。后有增至...
宝塔诗十三首,《一七令》三首 宝塔诗,顾名思义像宝塔一样上小下大,起初为杂言古体诗,分单宝塔诗、双宝塔诗、正反宝塔诗,有一至七言的,也有一至八言、九言、十言的。一至七言的后来收入词谱,叫《一七令》,有了固定格律。有的人只要一见到这种格式的诗就说是《一七令》,殊不知先有宝塔诗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