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著有《指源集》《颂古篇》一百一十则,撰《禅林宝训》,后者在禅林中颇享盛名。著作编为全集八十卷。诏令随《大藏经》一并流行。其徒集其法语前后三十卷,名为《大慧禅师语录》。人物介绍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 高生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36期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
宗杲是宋代杨歧派第五世著名禅师,谥号普觉,创立“看话禅”,他的禅学思想在当时和后进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入南宋,宗杲于绍兴七年(1137)受宰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寺,人称“径山宗杲”。宗杲与礼部侍郎兼权刑部侍郎张九成关系友善,两人结为方外之宾,对右丞相秦桧都不肯阿谀逢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被...
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误中教书先生的帽子,将帽子弄脏了。先生大怒,让他赔钱,并将他赶回家。这件事情激发了宗杲禅师出家的愿望,他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于是他便只身前往东山慧云院,从慧齐禅师出家。十七岁...
大慧宗杲禅师,俗姓奚,宣州宁国人(今安徽省宁国市),出生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17岁时出家,初“阅古云门录”,拜谒天衣义怀的弟子,求“闻雪窦(重显)奥旨”;19岁时游方参学,“曾参洞山微禅师(芙蓉道楷的弟子),二年之间,曹洞宗旨一时参得”,但他似乎很不喜欢曹洞宗“功勋五位”“偏正回互”以及“五王子”...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 遭“罪”流放,不忘佛法 ...
大慧宗杲禅师大慧讳宗杲,南宋高宗敕赐大慧禅师,孝宗更赐号为普觉禅师。师于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生于宣州(安徽宁国),奔乌罪充卒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 大慧为临济宗的一代高僧,是圜悟禅师之弟子。大慧极力鼓吹临济一派之看话禅,而与曹洞一流之默照禅针锋相对。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宏智正觉(天童正觉)...
诗的题目是《赠别》,是宗杲禅师开悟之后写下的一首悟道诗,勉励自己告别过去,继续弘毅奋发、修行进步。诗中流露出宗杲禅师悟道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禅师献身佛法、普度众生的美好心愿。诗的意思是:桶底脱落时,就会看到大地的辽阔,悟出人生真谛时,心境就会修炼到和碧潭一样澄清。我要将自己化作一点红炉白雪,...
历史知识> 宗杲 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俗姓奚,号妙喜。僧人。 十二岁出家。遍阅诸家语录,尤喜云门宗语。后游郢州,研讨曹洞宗旨。复赴汴京天宁寺参圆悟克勤,得受克勤所著《临济正宗记》,遂以临济宗杨岐派传人,名震京师。绍兴十一年(1141),因触犯秦桧(一说与张九成结党“谋反”)被捃拾毁衣,充军衡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