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和年中,唐文宗邀宗密入内殿,问及佛法大意,并赐紫衣袍,又敕号“大德”。以后宗密又曾多次诏入内殿问法,朝廷及京城士庶归崇的人很多,特别是宰相裴休常受他的教旨,影响颇深。宗密六十二岁圆寂。唐宣宗即位后,追谥“定慧禅师”。宗密不仅著述恢宏,且弟子众多。著名的有圭峰温、慈恩寺大恭、兴善寺太...
宗密的“华严禅”,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宗密去世后不久形成的五家禅中,一些派系便以宗密所提倡的华严禅为依据,展开禅与华严的融合,把华严的理论纳入禅宗体系,如曹洞宗论五位君臣,法眼宗说十玄、六相,都是受到了宗密禅学的启示。至五代宋初永明延寿和北宋明教契嵩,他们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
裴休描述当时禅宗状况时说:“禅法大行,宗徒各异,互相诋訾,莫肯会同。”“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针对佛教的门户之争提出:“违顺自在,成破无碍,即于诸法无不和会耳。”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达摩所传,本...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少时,通儒书。宪宗元和二年(807)二十八岁,将参加贡举考试,偶然造谒荷泽神会系下的遂州大云寺道圆,言下相契,便从他出家,当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有一天随众僧赴斋,受得《圆觉经》,读罢有悟,回去向道圆陈述。道圆即印可他当大弘圆顿之...
宗密认为最上乘禅是一切三昧(定)的根本,而其他的三昧都是以此为前提修习所得的。在五种禅法中,最上乘禅当然是最好的。宗密指出,达摩祖师所传的禅法就是最上乘禅。而在达摩之前,其他的禅师所传的禅法基本上都属于小乘的四禅八定之类。但是禅宗本来就有顿渐二门,这就跟教下有顿渐二教一样,这也是...
宗密是一位从教入禅的大师,其观法的特点,是将禅与华严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在《圆觉经大疏钞》卷十三说:“余先于大小乘法相教中,发心学习数年,无量疑情求决不得,后遇南宗禅门真善知识,于始终根本迷悟升沉之道,已绝其疑”。 宗密遇到南宗的道圆,使心中无数疑情顿然消释,因此,他的观法是得力于禅家的...
第一章以十种传记史料为底本,客观如实地概述了圭峰宗密的生平事迹、著述。 第二章论述了宗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背景,以史学的观点来分析宗密哲学形成的客观因素和条件。而且叙述了宗密与当时官僚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如与裴休、白居易、刘禹锡、温造、萧俛、史山人、李训等中唐时代的宰官、名士之间的交游与往来情况...
七、宗密大师(780-841),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尤其在华严宗和禅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判教思想不仅调和了佛教内部的矛盾,还确立了自己在佛教中的独特地位。以下是宗密大师判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三教三宗 基本理念 三教:宗密将佛教分为三种教法,分...
宗密 摘自:佛学大词典 (780~841)我国华严宗第五祖。唐代果州(四川西充)人,俗姓何。世称圭峰禅师,圭山大师。谥号定慧禅师。元和二年(807)赴京师应贡举,途经遂州,听闻道圆和尚说法,乃随其出家,并受具足戒。又依道圆之劝,参谒净众寺神会之弟子益州南印禅师,再谒洛阳报国寺之神照。元和五年,入澄观座下,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