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钧窑鼓式洗 宋钧窑鼓式洗是宋代时期文物。宋钧窑鼓式洗 北宋钧窑产品,器呈鼓形。高9.1厘米,口径23.18厘米。胎体厚重,呈深灰色,器表釉层肥厚,呈紫红色,内釉天蓝色。直口内平,口外饰有三道棱线,二棱线间和足跟部有等距离鼓钉纹二周, 造型古朴,庄重大方。1958年征集,藏青岛市博物馆。
釉料中加一点铜,在素胎上施厚釉,再入窑高温烧制,“窑变”魔幻般色彩——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釉色艳丽多变而著称,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在青岛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件宋钧窑鼓式洗(右图)。洗是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品,专门用来洗毛笔。这件鼓式洗口径...
🌌 特别的是,釉层上有着独特的“蚯蚓走泥纹”,这种纹路弯弯曲曲,仿佛是蚯蚓在泥土中爬行后留下的痕迹,成为了这类瓷器的独特标志。📜 传世的宋钧窑器底刻有“一”至“十”的数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这件鼓式洗的底部刻有一个“一”字,笔触刚劲有力,透露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无疑是钧窑中的精品。0 ...
🔍宋钧窑乳钉鼓式洗,一件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一级文物,以其独特的乳钉纹和鼓式造型成为青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洗具口径23.8厘米,底径17.5厘米,高9.1厘米,直口成鼓式,浅弧壁,口沿延边凸起弦纹两周,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饰有两周等距离的乳钉纹,通体内外施釉,釉层肥厚滋润。🎨🔍...
北宋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的文物,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文物特征 重量:940g 尺寸:高7.3cm 口径18.8cm 底径14cm 该器物内壁施天蓝色釉,外壁呈玫瑰紫色。器身以鼓钉和弦纹作装饰。下承如意式三扁足。为宫廷用器。钧窑是北宋及金代的著名瓷窑之一,有官钧和民钧之分,官钧瓷窑址...
北宋钧窑帽檐洗是古代的一种文具,不在文房四宝之列,却同样是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物件。帽檐洗是笔洗的一种,其作用为洗毛笔之用。已经很少有人将笔洗作为文具使用,大多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目的有爱好与文物投资等。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其工艺技术在当时...
Lot 376宋或金 钧窑天蓝釉葵花式洗 直径 18.7 cm, 高 5.4 cm 估价:NTD 500,000 - 1,000,000 敞口,浅弧腹,里外施天青色釉,满釉支钉,口沿及盘壁出筋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葵口洗通常为5至10个花瓣形,洗壁向内斜,沿着高低起伏的花瓣形口,腹壁亦做出凹凸...
宋代钧窑天青釉紫斑单柄洗,真乃瓷器中的瑰宝。张自立的诗赞道:“雨过天晴润如玉,花留水彩凝成珠。品绿评红幻万象,疑是画圣神笔图。”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魅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此器形制规整,釉色晶莹剔透,老化痕迹明显,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同类器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足见其珍贵与历史...
这件花口洗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色彩沉稳,紫中带蓝,蓝中泛紫,紫中泛红,紫红之间变化无穷,如雨后晚霞,颇有一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之感。🔍 仔细观察,整器可见蚯蚓走泥纹,底部刻有“大观”二字,且并非后刻,应是宋徽宗时期所制。这件器物不仅见证了钧窑的发展成熟,也展示了北宋徽宗时期陶瓷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