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钧窑鼓式瓷洗 年代:北宋 收藏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 来源:央视新闻简介: 这件北宋时期的钧窑鼓式瓷洗,口径23.8厘米,底径17.5厘米,高9.1厘米,是一件典型的宋代钧窑御用贡瓷。洗的口沿处有两周凸起的弦纹,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有两组等距分布的乳钉纹,分别为二十个和十八个。从口沿经过弧形的外壁逐渐...
宋(960~1279年) 口径23.8cm,底径17.5cm,高9.1cm 洗直口,浅弧腹,呈鼓式,平底,下有三足似兽。外口沿下和近底部分别饰有两周乳钉纹,上周二十个,下周十八个。器胎体厚而匀称,外壁呈玫瑰紫色,器内施天蓝色釉,上有蚯蚓走泥纹及桔皮纹。器底一侧可见“一”字款。钧瓷的一个特点,就是含有铜质的釉料经窑变后...
#中创看展# 这件钧窑鼓式瓷洗是宋代钧窑御用贡瓷的代表作品,拥有坚实的胎质、古朴的造型、绚丽多姿的窑变釉以及“一”字底款。钧瓷是宋代青瓷系创烧的窑变新品种,盛烧于北宋晚期。钧窑在宋徽宗年间被确定为专烧御用贡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央视新闻 @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
📸这件宋·钧窑鼓式瓷洗,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展现了宋代瓷器的精湛工艺。🔍器物口径23.8cm,底径17.5cm,高9.1cm,造型独特,呈鼓式,平底配有三足,宛如兽形,显得古朴而典雅。🎨外壁呈玫瑰紫色,内施天蓝色釉,釉面上布满了蚯蚓走泥纹及桔皮纹,这些都是钧瓷的典型特征。🔍...
宋钧窑鼓式三足洗器底刻字(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这件瓷器是宋代宫廷用的陈设用瓷,器型规整,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青釉,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这是一种窑变釉,窑变在古代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大概的意思就是颜色釉的呈色在窑内烧成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的奇妙变化,这种变化讲不出原因,入窑前无法控...
🔍 探索历史的深处,我们发现了一件珍贵的宋代钧窑鼓式瓷洗。这件瓷洗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口径23.8cm,底径17.5cm,高9.1cm。它的设计独特,直口、浅弧腹,形状像鼓,平底,下方还有三足,仿佛兽形。🎨 瓷洗的外口沿和近底部分别装饰了两周乳钉纹,上周有二十个,下周有十八个。器胎体厚而匀称,外壁呈玫瑰紫色...
每日一赏北宋钧窑鼓式瓷洗洗平底底釉敷涂褐色护胎釉斑驳古拙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三个兽面足承托洗的主体底的一侧清晰可见刻有一的字款笔道遒劲荡漾出独特的时代气息是典型的宋代钧窑御用贡瓷的代表作品 每日一赏北宋钧窑鼓式瓷洗 藏品年代:北宋藏品 尺寸:口径23.8厘米、底径17.5厘米、高9.1厘米 此钧窑鼓式瓷洗为...
据说,他扬名天下的“瘦金体”就是用这种瓷器烧造出来的鼓式洗清洗毛笔后练就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件收藏在青岛市博物馆,位居三大镇馆之宝之列的北宋钧窑鼓式洗的故事,让我们跟着国宝一起寻微探秘,洞鉴古今。 宋钧窑鼓式洗的“真容” 它身高9.1cm,器口直径23.8cm,腹部浑圆,身如鼓形。外壁有乳钉纹等...
张廷臣连忙掏出5元钱,塞到农家主人手中。农家主人接过钱,也很高兴。当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5块钱在农民手中也是难得的。后来,这件钧窑鼓式洗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钧窑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宋钧窑鼓式洗既让我们看到了钧窑瓷器之美,又体现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堪称国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