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1日,国难深重的时刻,朱生豪和宋清如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相识、相知、相爱了整整10年的他们结束了漫长的离别和坎坷的奔波,终于走到了一起。这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30岁。一代词宗夏承煮为这对新人题写了“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字,贴切地表述出新人的境况,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
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可惜的是,当宋清如翻译完,和出版社联系时,却被告知已全部落实所剩下剧本的译者了。更可惜的是,在那个不安定的年代,宋清如的翻译手稿也...
之后,宋清如带着儿子回到常熟,并在当地中学找到一个中学的职位。 宋清如写道:“苦难把我们结合在一起,又把更深重的苦难扔给我独自享受。。。”。 1947年,世界书局版《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出版。 1949年,宋清如来到杭州高级中学任教。时任杭高总务主任的骆允治是宋清如之江大学的同学。骆允治与宋清如恋爱,宋清如怀孕,生...
一边抚养儿女的同时还要翻译朱生豪未完成的翻译事业,她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用在了朱生豪的事业上,至朱生豪逝世四年后,宋清如独自完成了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在朱生豪逝世14年后,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完成的五部半莎剧。
宋清如1911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栏杆桥的一富户人家,排行第二,人称二小姐。清如自幼聪颖好学,7岁时,父母请了一位秀才来家中启蒙。凭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聪慧的天赋,她主动要求去虞山脚下的常熟女子高小(石梅小学)新式学堂读书。1926年,她又去苏州慧灵女中(现苏州市第三中学)读书。在这里,她孜孜以求,开拓视野...
当时,两人都同为诗社成员,两人互相切磋诗词,朱生豪喜欢古体诗,宋清如酷爱新体诗,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都是她喜欢的新体诗,而宋清如的回信又是他钟爱的古体诗,两人默契的投对方所好,却因为都是慢热内敛的性子,明明情愫渐起,却谁也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儿子朱尚刚在多年后,曾这么评价父母...
她就是张家港的近代才女宋清如。1911年,宋清如出生于江苏常熟县栏杆桥日晖坝(现属张家港市)一富户人家,排行第二,人称二小姐。她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启蒙,读了大量古典诗文。手不释卷的她,从《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读物开始,又读到《大学》《中庸》《...
没错,她就是朱生豪的爱妻——民国才女宋清如。人如其名,她清澈得如同一汪清泉,气质如同春风拂面,文情和才华令人叹服。也正是这些品质深深吸引着同样腹有诗书的朱生豪。他们两人是民国著名的模范夫妻,每日交流的都是一封封甜蜜的情书,日常絮语是你侬我侬的低吟…….可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并不如情书那般甜蜜,反而...
1955年,宋清如向当时所在的单位杭州商校请了一年事假到四川,由朱生豪弟弟朱文振协助,潜心翻译朱生豪未完成的莎氏历史剧,共经过三年时间的翻译、整理、校勘,直至基本满意了,宋清如这才与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可得到的答复却是已落实全部翻译稿源,各篇目都各有其...
爱一个人,要么令人满心欢喜,要么让人心感卑微。而朱生豪,既是前者,也是后者。他爱上宋清如,满心欢喜;他爱上宋清如,略有卑微,却在之中开出花来。01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没落商人家庭。10岁那年,朱生豪的母亲因病去世,这晴天霹雳的打击令朱生豪丧魂失魄。丧母之痛还未回旋,12岁那年,他的父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