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又被任命身兼范阳节度使,成为两镇节度使。朝廷里那些受到唐玄宗信任的几位重臣,特别是被称为“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都开始见风使舵,顺着唐玄宗的心意,称颂夸奖安禄山。看到自己信赖的文臣武将这么“将相和”,唐玄宗心里非常高兴。而且,更让唐玄宗高兴的是,自己孤寂的后宫生活也终于有了...
安史之乱的爆发,正处于唐朝最为伟大的时刻,在国际上,这时的唐朝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疆域与远迈西北“万国衣冠拜冕旒”,然而,仅仅一个安禄山便将这一切全部搅乱,令人大跌眼镜。安史之乱的爆发,很多人都会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唐玄宗老迈糊涂,受了奸臣蛊惑,才最终酿造灾难。可这一切真的这么简单吗?在这场影响...
杨国忠曾经多次劝说唐玄宗要小心安禄山,安禄山可能会叛乱。虽然杨国忠外戚专权,但是他也并不希望看到唐朝的天下被安禄山颠覆,因为杨家满门的荣华富贵都依赖于唐玄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唐玄宗听到杨国忠这样说后,随即派了调查人员去安禄山处。安禄山用重金贿赂这些官员,这些官员回到唐玄宗身边之后,都对安禄山大加称...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一年多了,却传来了安禄山被杀的消息。安禄山自755年十一月起兵,到757年正月就被其子安庆绪联合李猪儿杀害,安禄山一死,叛军开始内讧,力量被削弱,安庆绪随后称帝。叛军刚占了优势,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 唐朝这边,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开始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会战...
对于安史之乱来说,持续了8年左右的时间。正是因为时间久、规模大,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衰落中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在公元757年正月就被杀了,也即其造反的一年后就死了。不过,安史之乱还是持续了8年左右的时间。对此,这一方面是因为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继续叛乱...
安禄山占据洛阳之后就开始称帝,一年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作为安史叛军的最高领袖,安禄山之死丝毫没有影响叛军继续跟唐军作战,安史之乱继续进行。唐军反攻长安时,爆发了香积寺之战,15万唐军对抗11万安史叛军,这一仗的惨烈堪称冷兵器的巅峰,任何一方的计谋都被对方识别,逼得双方进行硬对硬的互砍,双方20...
至此,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其实安禄山死后,唐军有数次极好的良机提前结束战乱。比如,在陈涛斜之战前,唐军已经对长安形成了包围圈。再比如,相州之战,九大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围殴安庆绪,竟然输了。再比如,河阳之战后,李光弼却莫名其妙输掉邙山之战。这些意外让平叛大业一拖再拖,整整将一...
唐朝历史中,一段无法忽视的黑暗篇章——安史之乱,其结局却出人意料地揭示了戏剧性的转折。叛乱领袖安禄山和史思明,竟在权力巅峰之际遭遇了亲生骨肉的无情背叛。原本有望恢复秩序的战后局势,却意外加剧了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无力掌控。这场动荡背后,潜藏着复杂的权力争斗与阴谋,令人感慨不已。究竟是忠诚的背叛还是...
安禄山反叛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唐玄宗会因为他势力太强,有一天会逼死他,而唐玄宗也确实害怕安禄山反叛,曾多次对安禄山进行试探。在双方都没有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维持关系,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到安禄山觉得自己准备好了的时候,他就发动了反叛。安史之乱是谁的责任?安史之乱的发起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