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跟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并且造成了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而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唐朝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
公元755-763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以下对“安史之乱”这一事件的时间描述准确的是( ) A. 公元7世纪早期 B. 公元7世纪晚期 C. 公元8世纪中期 D. 公元8世纪前期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公元年份换算为世纪,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公元755...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755—763年;叛乱的首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的地点:范阳;攻占的重要地点:洛阳、长安;叛乱的目的:企图夺取中央政权。 师:叛军占领长安后,使长安成为一片火海。唐玄宗一面派兵平叛,一面携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朝廷大臣逃往蜀都避难。当唐玄宗一行至距长安不远的马嵬驿时,随行将士杀死了杨国忠,...
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有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
复盘安史之乱,虽然安禄山、史思明的边军反噬朝廷不可避免,也给大唐造成了重创,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场叛乱的时间线还是可以人为缩短的。 问题就出在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急于灭火的心态上。 第一个失误就是唐玄宗造成的—— 安禄山的叛乱对玄宗来说是一场意外事件,由于玄宗事先没有安排军事防御导致安禄山在起兵一个月之...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
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动叛乱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B:叛乱的时间是755年-763年C: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D: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而衰
一、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间755 —763年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原因将安禄山势力逐渐强大安(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2)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
8年安史之乱,安禄山1年多就死了,剩余时间里,唐军在做什么?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转入衰败的开端,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场普通叛变。甚至可以说,唐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输掉了强盛的可能性。前者,当然是最终粉碎了叛军,而后者,就有些复杂了。叛贼安禄山,身兼3个节度使的职位,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实权派。为了消灭叛军,唐...
安禄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罪人,他发动的安史之乱,让大唐盛世毁于一旦,给大唐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不过,安禄山造反后一年时间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持续了8年?安禄山,是粟特族人,秉性机灵且通晓六国语言。年轻的时候,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偷羊被人抓住。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命人乱棍打死2人。为了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