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称《放大》和《过客》这两部英语片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他这次放弃了女性主角,而转而关注男主人公。《放大》里大卫·海明斯扮演的摄影师在清晨与流浪汉一起从收容所走出,然而他迅速跳向一辆劳斯莱斯才表明真实身份,这种二元对立结构贯穿着全片。比如“摇摆的六十年代”的学生狂欢者和路边的修女;迷恋毒品...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放大》,1966定格第340期,这个瞬间来自《放大》的结尾,一群小丑跑到网球场,其中两个人开始打网球,其他人围观。可问题是,根本没有球拍,更没有球,可两个人玩儿很高兴,大家看得也很入神。主人公托马斯站在网球场的铁丝围栏外,默默注视着这场沉默的球赛,最后接受了他们在打...
通过男主托马斯一次一次放大的照片,我们确实看到了在树林中隐藏着男人,然而没有一个故事中人真实的证实这件事,一切看上去虚无。能够解释这份看得见却抓不住的虚无的,是电影中被托马斯和路人两次扔掉的破碎吉他,前一秒吉他被众人哄抢,下一秒就别人当作垃圾扔在大街上。当群体哄闹时,吉他,哪怕就是一个破破烂烂...
在《放大》中,导演颠覆了观者对剧作结构的认知,影片为观者所呈现的是没头没尾的片段式剧作结构,给足了影片留白,主人公托马斯作为相机后面客观冷静的观察者,通过镜头不断追寻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导演安东尼奥尼也是摄影机后面的观察者,他通过自己“窥探式”的镜头语言巧妙地规避了影片所给观者带来的“设计感”。
人,什么时候能在群体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就能看明白了安东尼奥尼展现给你的《放大》,是一个真实的悲剧,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群体中不得不妥协的悲剧。
1967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给了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这部电影是安东尼奥尼在商业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电影主角是一位摄影师,他玩世不恭,敏感谨慎,却又充满了迷茫和自负。在外出拍摄时,他无意间拍摄到一组照片,并意外的记录下了一起谋杀案。照片的细节不断放大,激起了摄影师寻找真相的欲望。乍...
安东尼奥尼的不可知论:《放大》《放大》这部影片是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英语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金棕榈等奖项。它是探讨真实与虚拟的依据和意义的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电影里面有大量性暗示和裸露镜头,大量丝毫不加掩饰的性暗示和隐喻,无论是摄影师角色Hemmings还是模特甚至是镜头外的导演...
星期五言:安东尼奥尼电影《放大》的表现手法是晦涩的,叙事结构是反故事的,因此对其解读我认为是必要的。而要解读一部电影,首先我们要找到电影的逻辑,或者说找到电影的某种拍摄规律,从而顺着这种逻辑与规律反向推演导演意图。注意:这种逻辑规律可以是结构上的,可以是表演台词上的,可以是导演拍摄手法上的,也可以是看者自...
总之,真相是暂时的。真实就像真相,就像退至山后的地平线,不断闪避我们的捕捉和视觉。安东尼奥尼提起《放大》时说: 我们以为已经得到它(真实)时,情况已经不同了,一个背景黯淡的影像用放大机放大,得到的是个闪烁的影像。如果我们更加深入,可能会触及事物的真相。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会出现。我总是不相信我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