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甘露是没有写作程序的人”有关孙甘露,王朔的一句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孙甘露当然是最好的,他的书面语最精粹,他就像是上帝按着他的手在写,使我们对书面语重新抱有尊敬和敬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化研究学者汪民安专门写一篇文化批评《孙甘露:汉语中的陌生人》(被收入《被折叠的时间:孙...
作为已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拨人,牙医余华、裁缝残雪、邮递员孙甘露,因职业身份特殊,在“1980年代先锋作家群”中形象鲜明。其中当过十年邮递员的孙甘露,以超强的文本实验性,似乎在先锋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他的《信使之函》和《我是少年酒坛子》被编进了教材,过了三十多年还在重印。2023年,已近20年未...
孙甘露认为,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优势,比如社会掌故和风俗,在话剧中很难呈现出来,但如果把这些从小说中拿掉,小说就干瘪了。现在有一种新的话剧形式,是按照小说的叙事来演,边说边演,跟以往的沉浸式观剧体验大不一样。
孙甘露,一九五九年七月十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山东荣城,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师。1977年进入当地邮政局工作,1986年发表成名作《访问梦境》,随后的《我是少年酒坛子》和《信使之函》则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先锋派”。 2014年7月,担任上海网络作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图片...
一次机密的行动,也是一次返乡之旅,一次对未来的展望之行。孙甘露通过小说的叙事旅程回溯时代的风貌,通过街巷、饮食、视觉和味觉唤起乡愁和城市的记忆,唤起对家国命运最深切的痛楚,对大变革时代的拥抱和体悟。获奖作品书影 资料图片 孙甘露曾写过《信使之函》《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等,被文坛视作“先锋派...
近日,《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问世,书中记录了孙甘露与王朔、徐静蕾、毛尖、郜元宝等作家、导演、学者,以及《外滩画报》《新民周刊》等媒体的30余场深度对话。“如同以口述的方式折射出一个远去的文学时代,该书责编侯擎昊告诉记者。▲《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当代文学...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上海作家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榜上有名。该作品由《收获》长篇小说专号首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孙甘露是我国“先锋派”文学代表,以《我是少年酒坛子》《呼吸》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中国先锋文学界的特殊地位。现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我并不认为孙甘露给先锋文学的转向画了一个句号,但他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独特个案。”“我60岁以后,思想上确实发生很大转变。”在研讨会最后,孙甘露坦言道,“但如果要说什么派,我感觉我今天仍然是先锋派,我没有变过。”孙甘露一次先锋的自我革命 罗岗想起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
毕飞宇现场称,“孙甘露是我的目标。在先锋文学的层面,余华、苏童和格非在社会层面影响最大,但走得最远的是孙甘露和残雪。余华也许走得没那么远,但孙甘露走到了一种‘荒芜’的地步。”在毕飞宇的印象中,孙甘露是一个特别温和、优雅,有腔调的男人,但在他看似温和的面貌下,隐藏着一个“语言的革命者”形象。
5月28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获聘浙江大学“驻校作家”。浙江大学“驻校作家”计划自2018年启动,旨在聘请具有深厚文学造诣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家进驻浙大校园,以讲座、对话、学术会议等形式,让作者与读者在同一时空对话,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需求,活跃校园文学氛围。“驻校作家”此前先后聘任了麦家和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