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权总共挨了6发子弹,伤势非常严重,虽然不危及性命,但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跟着部队行军的。为了给部队减轻负担,孔宪权主动表示自己就留在当地等待痊愈,康复后再和部队汇合,孔宪权是红军的团级干部,红军还专门为他留下一个通信员和医生。由于伤势太重,孔宪权的双腿永久性受损,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灵活,他只...
原来,老兵名叫孔宪权,生于1911年。他19岁参加了红军。加入红军后不久,他渐渐地发现红军是真正为人民奋斗的好军队。后来,他一直努力当一个优秀的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他临危不惧,奋勇杀敌,浴血奋战,表现十分优异。在孔宪权的努力下,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职位的提升也带来了更高的责任感。为了做好自己的本...
泥瓦工一下子有了办法,他决定写信给杨勇将军,看看对方有没有办法帮助自己,泥瓦工的求助也很简短,他在信中表示自己是孔宪权,自己并没牺牲,希望将军能帮自己安排个工作。杨勇上将收到这封信后感到难以置信,他对于孔宪权的印象可太深了,这么多年来他都以为孔宪权牺牲在了战场上,如今得知此人还活着杨勇欣喜若...
孔宪权,1911 年2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8月经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曾当过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因作战勇敢,晋升为连长、营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多少次出生入...
孔宪权19岁那年,如愿加入了红军。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可以实现他的理想,加入红军后,孔宪权的胆子很大,不怕牺牲,作战时非常勇猛,每一次部队发起冲锋时,他从不会落后。随着参加战斗次数的增多,孔宪权的战斗经验愈发丰富,但经历的危险也不计其数,好在每次经历生死危机时,他总能化险为夷。孔宪权经历了第一...
孔晓的爷爷是孔宪权。1950年,还在干瓦泥匠的孔宪权给杨勇、苏振华两位将军写了一封信,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孙宪权,没想到你还活着啊!”孔宪权于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户农民家庭。家里极贫,没衣穿,吃树皮。为了活命,孔宪权加入了彭总的队伍。19岁那年,孔宪权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龙岗之战”...
新中国成立初期,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尤为突出。1951年,遵义地委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孔宪权被抽调负责这一重要任务。为了确定遵义会议的准确会址,孔宪权等人历经了三年多的调查研究。由于当时会议召开极其保密,孔宪权等人根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初步确定遵义天主堂为会议会址,并挂出了纪念牌匾。然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孔宪权得知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依然活着,并勇敢地写信给杨勇和苏振华,表达自己依旧生还,并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这封信不仅让他与曾经的革命伙伴重新建立联系,也为他带来了不一样的命运转机。长征路上的血与火 1930年的龙冈战役中,孔宪权所在的部队与张辉瓒率领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展开激烈对抗...
1950年,时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的书桌上多了一封特殊的信。当他看到寄信人那一栏“孔宪权”三个大字的时候,一时间百感交集,不断地在内心感叹这个失踪已久的老战友如今还在人世。怀着激动的心情,杨勇看完了这封信,随后默然许久。信里的内容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寒暄外,孔宪权主要介绍了如今的际遇,还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