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战役打响前,孔宪权已经是红军十二团的作战参谋,负责突袭敌后的指挥所。 2月26日,孔宪权再次率领突击队从娄山关南侧突击,计划一举端掉黑神庙敌军指挥所。然而就在孔宪权等人距离敌军指挥所只有百米时,敌人的增援部队抵达了附近。 仰仗着兵力优势,敌人直接对孔宪权等人发起了攻击。突击队也没有硬碰硬,而是选择利用...
孔宪权总共挨了6发子弹,伤势非常严重,虽然不危及性命,但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跟着部队行军的。为了给部队减轻负担,孔宪权主动表示自己就留在当地等待痊愈,康复后再和部队汇合,孔宪权是红军的团级干部,红军还专门为他留下一个通信员和医生。由于伤势太重,孔宪权的双腿永久性受损,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灵活,他只...
孔宪权的名字,在军中档案已列为“失踪或牺牲”,可他的字迹,是当年红军文化教员教出来的,字里行间,都是旧时战士的味道。文件转到贵州省委组织部,又转到军区人事处,最终落到黄克诚手里。黄克诚看了信后,在证明上签字:“孔宪权,红三军团老战士,曾任作战参谋,我为其入党介绍人。”一个月后,派人赴黔西...
泥瓦工一下子有了办法,他决定写信给杨勇将军,看看对方有没有办法帮助自己,泥瓦工的求助也很简短,他在信中表示自己是孔宪权,自己并没牺牲,希望将军能帮自己安排个工作。杨勇上将收到这封信后感到难以置信,他对于孔宪权的印象可太深了,这么多年来他都以为孔宪权牺牲在了战场上,如今得知此人还活着杨勇欣喜若...
红军成功地攻占了娄山关,部队将继续前进。孔宪权则留在了老乡家里养伤。失联多年,成为区长。由于受过重伤,孔宪权成了一个残疾人。他自力更生,做起了卖货郎,泥瓦匠。有一天,孔宪权在报纸上看到了两个熟悉的战友的名字,杨勇和苏振华。然后,孔宪权犹豫了很长时间,给他们写了一封信,他希望曾经的战友可以给他...
在这个紧要关头,二营营长邓克明率兵前来救援,在敌人的包围下将孔宪权抢走,孔宪权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命。不过,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孔宪权大腿上的伤势必须要及时处理,否则的话,孔宪权很可能会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但是,当时红军部队非常困难,找遍整个医院,居然连一针麻醉剂都没有!最后,孔宪权硬是在没有...
新中国成立初期,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尤为突出。1951年,遵义地委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孔宪权被抽调负责这一重要任务。为了确定遵义会议的准确会址,孔宪权等人历经了三年多的调查研究。由于当时会议召开极其保密,孔宪权等人根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初步确定遵义天主堂为会议会址,并挂出了纪念牌匾。然而,...
娄山关战役结束后,孔宪权也被运往更好的地方疗伤。 因为本身是营级军官,作战不俗,又负伤严重,组织便给予他特殊优待,让他躺着担架随着部队行走。 可惜孔宪权的左胯实在伤得太重了,迟迟不见愈合,甚至还出现了脓肿感染的情况,部队才明白真的不能再让他奔波了,于是便为他求助了一个财主宋少前,让孔宪权可以在他家...
孔宪权,1911 年2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8月经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曾当过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因作战勇敢,晋升为连长、营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多少次出生入...
孔宪权在19岁的韶华之年,得偿所愿地投身于红军的队伍之中。红军,那可是一支属于人民的正义之师,是能够让他追逐理想的地方。自加入红军起,孔宪权就展现出非凡的胆魄,全然不惧牺牲,在战斗的时候勇猛无比。每当部队吹响冲锋的号角,他总是一马当先,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之意。要知道,红军所秉持的信念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