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提倡的 “立人立己、讷言敏行”等观点 都隐约可见老子思想的影子 孔子不仅谨记教诲 回去还不忘和自己的学生夸夸老师 “我见过老子先生啦,他可真是个像龙一样的人物呢!”原来像孔子这样博学的大思想家 也有自己的偶像 03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为何多见于山东?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数...
孔子作了耐心的解答,其核心观点是“龙大矣”,变化万方而不失本形,可谓至神至能。这也正是老子其人其学所体现的特点。老子身为史官,博览群书而学识渊博,通晓古今而志究天人,不可谓不“大”。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是在青年时期,孔子听说老子在周王室做国家档案馆的管理人员,饱览群书,学识渊博,便带着弟子南宫敬叔专门从路过前去洛阳拜访。孔子在洛阳逗留了几天,在洛阳老子和孔子互相谈论了很多道理,孔子受益良多。临走时,老子前去送行,途中经过黄河,孔子发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感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
孔子反问:“水有何德?”接着,老子就提出了著名的“上善若水”的观点。老子说,最上乘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水看起来很柔弱,但它的韧性极强,上能入天,下能渗地,还能穿透坚石。这叫做“强大”。水看起来没有固定的走向,实则依托地势而流走,遇障碍它能迂回,有决口它就奔流。这叫做“变通”。如果没有...
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制度基本崩塌。 他对此非常痛心,但也无法改变现状。 后来听说国都城内的史官老子博学,孔子便起身前往洛阳向老子问礼。 一见到老子,孔子便开始诉说他对当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不满。 老子只是耐心地聆听,笑而不语。 到了黄河边时,他指着...
每一次老子和孔子见面,孔子总是充满敬意地聆听老子的话语。老子的言辞总是深奥玄妙,令人产生深深的思考。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开创者,他深信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避免过度的欲望和争斗。相比之下,孔子则强调人们应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尽力做到最好,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他们的讨论中,孔子向老子询问...
老子:世界精神的孕育者 1. 老子的生平与《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的积极入世不同,老子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出世哲学。他的代表作《道德经》全书仅五千余字,却涵盖了深邃的哲理,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不朽经典。2. 道家思想的核心与影响 ...
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人伦关系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他提出的“仁爱”思想,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被不同地区所接受。老子的思想则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个体与宇宙的联系。他的“道法自然”思想,揭示了宇宙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具有更高的哲学性。从思想的深度...
孔子有一次拜访老子讨论仁义,要知道“仁义”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就有很多关于“仁义”的论述,比如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比如孔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比如孔子说“仁者爱人“等等这些都是孔子对于“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