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侍中帖》为王羲之传世名品,较真切地呈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面目,为书法学习之上佳范本。 《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
《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 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桓武天皇(737-806)留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孔侍中帖》行动线趋向平稳,与《姨母帖》相似,但各段动线吻合,“孔侍”两处...
王羲之行书手札《孔侍中帖》高清欣赏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王羲之的行书其实有时候看单字并不一定好看,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把各种变化的字型融合为一体,在整体中,每一个字都是合理的。 不二斋孙宾旭 最近更新:03-1422:32 ...
《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 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桓武天皇(737-806)留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 《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3行,20字。行书。字间倾侧、俯仰、钩连,...
《孔侍中帖》墨拓版 笔锋苍劲、意义深远的《孔侍中帖》 如今的《孔侍中帖》所流传的都是墨拓,因为王羲之本人的真迹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了。 王羲之的“王体行书”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孔侍中帖》也有所体现,那便是欹侧。 顾名思义,这一特点就是指在书写的过程中,字迹倾斜,在字迹的局部地...
《孔侍中帖》,摹本,纸本,现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王羲之行草尺牍,面貌虽各不相同,然而其基调是疏放妍妙的。改前人古质为今妍,也是其最重要的贡献。后世论王羲之书法,常常说其书法是中庸的代表,或者说是儒家审美理想的具体体现,恐亦...
王羲之《孔侍中帖》,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书,3行,25字。《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丰筋”于此帖尽显。作品墨迹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 本帖二十五字,是行草书完美结合的尺牍精品。共三行,行多于草,其中之、信、想、至、知、疾、后、问...
《孔侍中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书,3行,25字。《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丰筋”于此帖尽显。作品墨迹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 法帖内容: 释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①:且因孔侍中信书②,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③。
《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 “中和”之美,“多力丰筋”于此帖尽显。 作品墨迹收藏于日本,被日本视为国宝。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 会藏。共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