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角,她是一位中产阶级家庭主妇,曾为拯救丈夫而伪造文书,东窗事发后,丈夫却只顾着自身名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娜拉看透了丈夫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电影《玩偶之家》海报(1973年)长久以来,...
145年前,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上演,娜拉离家出走的关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从此娜拉成为妇女解放、自我觉醒的代名词。1923年鲁迅在名为《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讲中指出:只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并参与社会生活,娜拉出走后大概只有两条路:堕落或回归。2024年《出走的决...
的确如李颖迪所说,出走并非终点,远方也并非最终答案,但人们总有越过眼前藩篱的冲动,对自我位置的追问永不停歇。多好啊,娜拉出走后终于不再只有堕落或回归两条路。多好啊,更多的娜拉出走后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得以安放自己的快乐悲伤欣喜无助。多好啊,更多的娜拉能出走,能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自由,即使这...
145年前,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上演,娜拉离家出走的关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从此娜拉成为妇女解放、自我觉醒的代名词。1923年鲁迅在名为《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讲中指出:只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并参与社会生活,娜拉出走后大概只有两条路——堕落或回归。2024年《出走的决心》片尾,影片人物原型苏敏阿姨对着镜头大声...
《玩偶之家》,是1879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著名剧作,在中国,可能很多人对其女主人公的名字娜拉,更为熟悉。剧作讲述了女主角娜拉逃离婚姻、从家庭出走的故事,意在抨击十九世纪资本主义下的婚姻模式。据说,这个故事是根据易卜生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女主人公原型劳拉和娜拉的经历非常相似,劳拉深爱着自己的丈夫,...
娜拉出走后怎样? 实在只有两条路, 一是堕落,二是回来。 1923年的冬月,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文艺会讲上,给这个诞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悲剧性的女主人公下了判词。 虽然在诞生伊始《玩偶之家》就被与男权社会、女性解放和资产阶级婚姻问题等等社会现实捆绑讨论,但剧作家却始终坚持“不为社会提出问题并...
界面文化:你说娜拉给你的启示是,唯有训练男性培养出女性的性别特质,否则社会永远是男性占据优势。“光要女性出走并不够,还得要男性回家。”但这一点是否很难做到? 毕竟女性的劳动如育儿、照护是常常被看作是低价甚至无偿的,如今连女性自己都不愿意去做。原因之一就在于,职场的“男性”世界似乎比家庭和孩子的“女...
故事主人公李红,也就是故事原型苏敏阿姨,毅然决然的出走行动,也给新时代女性,提供了活出自我价值的更多人生选择可能性。百年前,鲁迅曾经担忧出走后的娜拉终究会囿于生存困境而堕落,或者囿于生存困境而被迫重新回到曾经出走的家。新时代,已经给了女性自我成长的机会窗口,女性可以不依附于男性而在物质层面独立生活。
电影出走的娜拉201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中国首部女性公路电影,从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三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的都市女性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故事。在经历了痛苦挣扎和内心的情感纠葛之后,三个女人各自踏上旅程,并在旅途中相逢、相识、相知、相惜。她们一边“行走”,一边重新认识自己、证实自己,对婚姻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