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年前,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上演,娜拉离家出走的关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从此娜拉成为妇女解放、自我觉醒的代名词。1923年鲁迅在名为《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讲中指出:只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并参与社会生活,娜拉出走后大概只有两条路——堕落或回归。2024年《出走的决心》片尾,影片人物原型苏敏阿姨对着镜头大声...
2020年,当这样一部诞生在百年前的作品,依旧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很难回避其中的讽刺和无奈;但也有幸,如何要在今天重新回答鲁迅先生的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在龚雨航的身上,我看到了娜拉的除了“堕落”和“回来”的第三种可能。 娜拉走后,拥有了自由的人生, 她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自己。 “首先我是...
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依据“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一是堕落;依据“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二是回来。
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有了“后续”——由周可导演,章子怡担任监制的话剧《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今天透露将启动首轮全国巡演。绵延百年的问号——娜拉出走后怎样了?章子怡和周可这里有答案。这也是章子怡首次担任话剧监制。19世纪末,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写下了当年惊天动地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引发戏剧界乃至社会大...
娜拉无论是出走,还是处于玩偶之家,她只是离开了对女性定义确立的环境。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能力。 鲁迅先生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
《娜拉走后怎样》 是1923年12月26日,鲁迅先生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的文艺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娜拉是挪威剧作大师亨利克·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为了丈夫和孩子付出了很多,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丈夫的“小云雀、布娃娃”,真实的丈夫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我看完电影《出走的决心》,感觉电影中的李...
许多中国人知道《玩偶之家》,或许因为鲁迅先生一篇名作。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演讲,题目正是《娜拉走后怎样》,之后该文被收入其杂文集《坟》。文中,鲁迅在中国女性直面的社会背景下,捕捉到“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揭示出娜拉离家出走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鲁迅在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里说,娜拉离家出走之后,有两种结局:要么堕落,就是进妓院,要么回来,就是回到家里继续当丈夫的玩偶。但《玩偶之家》里,娜拉选择和海尔茂分手,是有准备和把握的。娜拉准备先找克里斯蒂纳,然后回自己老家,在乡下不愁找到工作。《玩偶之家》的故事里,女性是有工作机会的。比...
娜拉有出走的勇气,可是她出走后,却因为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处境比以前更惨。说得难听点,就是她光有独立女性的理想,却不具备做独立女性的能力。当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的时候,一个人首先要做的是打磨自己,积蓄实力。为了野心盲目去冒险,也许会把自己推到更危险的处境。如果你在一段婚姻里,已经寒透了心,想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