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并不介意姚文元父亲的身份,他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后就在多次谈话中,频频夸赞姚文元的见解。上海市委见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得到主席的赏识,于是就把姚文元选为文坛代表,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会面。毛泽东见到姚文元以后说:“你和你父亲不一样,希望你不要走他的老路。”姚文元欣喜的点点头。回到上海以后,...
张春桥于信函之中密令勿声张,然而其于上海之亲信圈子,实则早已尽人皆知。就连姚文元,亦在其私密日记中欣然落笔“大局已稳”四字,此等情形,足见彼时“四人帮”及其党羽之跋扈嚣张。张春桥那“大局已稳”的断言,无疑为众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使之备受“莫大振奋”。邓小平以凛冽之姿,对那群沉浸在狂欢之中的人们...
关“四人帮”中写大批判文章最多的是姚文元,是声名远扬的以笔杀人的所谓“无产阶级金棍子”。“四人帮”靠大批判打人起家,以他最为典型。下边就是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前期起了重要作用的四篇代表作。《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翻案?第一篇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被称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大...
2005年,有个老人因为生病去世了。不过呢,他去世的消息直到半个月之后才被公布,这个老人就是姚文元。那你知不知道他葬在哪呢?一般人可真找不到,毕竟墓碑上没写他的名字。【出来两年多了,真想回去住住啊】1976年1月8日九点五十七分,周总理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去了,他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一直忍受着肌体...
这种日子,关于从前风光无限的姚文元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落差。但他理解,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对自己曩昔错误的最好反思。姚文元有三个女儿,她们在父亲出狱后,成为了他最坚实的依靠。每当节假日或空闲时刻,她们都会轮流探望父亲,陪同他度过那些孤独而绵长的日子。女儿们的到来,总是能给姚文元带来无尽...
姚文元能崛起,一方面是靠他自身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是那个特殊时代造就的。那时候,批判是主流,而姚文元正好擅长这个。他写的文章就像锐利的刀子,一下就戳到关键处,让人心里发毛。不过呢,才华这东西是把双面刃。姚文元凭着自己的才华受到了重用,可也让他找不着北了。他慢慢沉迷在权力带来的那种爽感里,把自己最...
四、姚文元-隐秘葬于妻墓中 姚文元(1931.12.11-2005.12.23),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是一个文化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职于中国作协、上海卢湾区团工委、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1965年11月在江青、张春桥授意组织下,炮制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发动...
甚至有人写信给姚文元,如果再继续让他管理《人民日报》的话,这份报纸迟早消失,也有人写信威胁他,如果这份报纸写的内容都是虚造、杜撰的话,那么姚文元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可是姚文元面对这样的投诉和不满,非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的将其他人也拉下水,在此期间,文坛政界里多少精英都被他的一纸之言毁去前途...
姚文元出事后,姚家大大小小的生活都不好过,姚文元的老母和妹妹便想到了这笔钱,要求继承遗产。按照当时的《继承法》,姚文元也应该有一份,所以在监狱中的姚文元还断了一回家务事。在分遗产时,姚文元想到了自己从未孝敬过父母,心中滋味难以言喻,便对遗产问题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现在母亲和妹妹对父亲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