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在这里有兴作、造作事端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行动或作为。 凶:指凶咎、灾祸,即由于违背规律而招致的不好结果。 二、整体含义 “不知常,妄作凶”的整体含义是,如果不了解、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而盲目地行动或作为,就会招致凶险或灾祸。换句话说,这句话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和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
因此,“妄作凶”指的是因为不遵循常规而轻率行事,最终会招致凶险的后果。 二、深层含义解读 尊重自然与规律:老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规律来生活,认为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避免灾难,实现和谐共处。 谨慎行事:在不知道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保持谨慎,不要轻易采取行动,以免因无知或冲动而造成不良后果。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汉代的河上公这样解释,“不知道之所常行,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而凶。” 老子这段话的大意就是,不遵循常理,就会胆大妄为,一旦轻举妄动、妄作胡为,就会招致凶险。 妄作,就是无知愚昧、任意胡为,如果不明白、不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而去盲目地从事瞎搞,就会出乱子。 比如投资理财...
也可以说是大道的虚无之境。|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解释:万物回归本源,谓之“常”,知道万物共性谓之“明”;不知道万物共性,恣意妄为,必然出现凶象。解析:宇宙万物都是生于“无”,回归于“无”,这是万物的共性,宇宙万物这一切都是谁在左右控制的呢?是大道,用今天的话就是客观规...
“不知常,妄作凶”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道德经》,具体为: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这是《道德经》第十六章中的内容。在这里,“常”通常指的是自然法则、宇宙间的恒定规律或道的原则。老子通过这句话告诫人们,如果明白并遵循这些永恒的法则(即“知常”),就能获得明智(即“明”)。相反,如...
解释: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这句话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
总而言之,世人“不知常,妄作凶”。老子教我们“知常明,没身不殆”。作为学道的人,在处理世间的人和事时,要以虚静之心去应对,反复观察,看清其“自然之性”,看清其“本有的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妄作为,乱加干预。否则,给自己带来的将是“妄作凶”,“强梁者不得其死”。“大心学”的其它...
“不知常,妄作,凶。”的意思就是不懂常理,胡乱运作,就会遭遇巨大的灾祸。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全句的意思就是,答复上天交付的使命是一个常理。懂得遵循常理叫作有智慧。不懂常理,胡乱运作,就会遭遇巨大的灾祸。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
“不知常妄作凶”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核心含义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若对事物本质或自然法则缺乏认知而轻率行动,将招致灾祸或负面后果。这一思想既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治国理政的哲学指导。 一、哲学内涵与历史背景 “常”在道家思想中代指永恒的规律或法则,如四...
《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言:“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句话告诉我们,了解并遵循常规的人被称为明智的人。相反,那些不按常规行事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最终会给他们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后果。明智的人能够包容一切,而不是自以为是。他们做事公正坦然,这种公正的态度能使事情得到妥善处理。事实上,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