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后用作词调名。女冠:亦称女黄冠、女道士、道姑。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女冠子》,唐薛绍蕴始撰此词,云:‘求仙去也,翠钿金篦尽舍。’以词咏女冠,故名。《词谱》援汉宫掖承恩者,赐芙蓉冠子,或绯或碧。然词名未必缘此事也...
女冠子含义解释 女冠子 [ nǚ guàn zi ] ⒈ 女道士。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什么是女冠子引证解释 ...
1女冠子·四月十七韦庄7 2女冠子·昨夜夜半韦庄3 3女冠子·元夕蒋捷3 4女冠子·淡花瘦玉孙光宪2 5女冠子·霞帔云发温庭筠1 6女冠子·含娇含笑温庭筠1 7女冠子·露花烟草张泌1 8女冠子陈洵1 9女冠子二首 其二史承谦1 10女冠子·春山夜静李珣1 11女冠子 其一牛峤1 ...
女冠子·霞帔云发 【唐代】 温庭筠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女冠子·露花烟草 【唐代】 张泌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
⑴女冠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双凤翘”。双调四十一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⑵霞帔(pèi):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类似披肩,以纱罗制成。其形状如彩虹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玉坠子。因其有云霞样花纹,故名。道家常著此帔,故亦以“霞帔”称道士服。云发:...
《女冠子》这个词牌原来就是吟咏女道士的,所谓“女冠”,即是女道士。唐朝时,一般女子不戴冠,只有女道士戴黄冠,因而人称女道士为“女冠”或“女黄冠”。温庭筠这首词就是咏其本事。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着意于刻画女道士的容貌。上片写女道士出家前容貌仪态的娇媚柔美,以及她的妆容与服饰;下片写其出家...
《女冠子二首》唐代韦庄 其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其二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这两首词为联章体,写离别后的男女双方在同一个月夜相思...
拼音:nǚ guàn zi 词典解释 (1).女道士。 明汤显祖《牡丹亭·道觋》:“女冠子有几箇‘同气连枝’,骚道士不与他‘工顰妍笑’。”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望江楼好像是一座寺院的附属物,寺名好像是雷音寺 , 薛涛 好像是在这儿落发做了女冠子的。” ...
女冠子·昨夜夜半 (唐)韦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相关诗集诗单宋词三百首 注释 女冠子:词牌名。桃花面:据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诗人崔护尝于清明独游长安城南,见一庄居,有女子独倚小桃柯伫立,而意殊厚。来岁清明,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