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沙俄与奥匈帝国之间,实则存在利益纠葛。二者皆妄图掌控巴尔干半岛,就距离而言,奥匈帝国距巴尔干半岛更近。但从民族层面来讲,沙俄与巴尔干半岛皆为斯拉夫人的聚居地。并且,沙俄迫切期望占领巴尔干半岛,从而获取地中海的出海口。如此情形之下,防御同盟大致被废止,沙俄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难以规避。俾斯麦洞察此状...
奥匈帝国(1867—1918)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主要强国之一,其综合实力在当时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但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也为其最终解体埋下隐患。先说一下奥匈帝国的硬实力,在欧洲是绝对是强国的存在。奥匈帝国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涵盖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地,以...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双元帝国(Duale Monarchy)、二元帝国,正式名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简介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官僚机构与新绝对主义的实验(上):讨论与结构变迁——《约瑟夫的官僚》 ...
当然,它另一个“凶残”名号才更出名:奥匈帝国! 在19世纪末的世界近代史上,的奥匈帝国是个“魔兽”般的存在。此时这只新生“魔兽”,也是各方面惹眼,领土包括了今天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要矿有矿要粮有粮。人口与版图都高居欧洲大陆第三,底气十分雄厚。但最惹眼的,却是它“怪胎”般的国家体制:二元君主...
在奥匈帝国成立初期,这个国家是一个专制国家。然而,在1867年实行宪政之后,奥匈帝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开始享受到广泛的自由权利,其中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新闻自由等。而匈牙利人的自治,正是这种自由权的一部分。在那个时候,匈牙利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它有自己的议会,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和政策;它...
1918年11月3日,曾经辉煌一时的奥匈帝国,随着奥匈帝国与协约国之间达成的停火协议的生效,也迎来了它的"灭亡"。 这个拥有51年的统治生涯的列强,终于自食恶果,彻底解体。 其的崛起与灭亡,始于战争,终于战争。 01.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费南迪携妻子索菲亚至萨拉热窝做特别访问。原本这是费...
这就是奥匈帝国的由来。 虽然奥皇以让匈牙利内政完全自治的巨大代价换得了帝国的暂时稳定,但是这个由妥协而产生的新的帝国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灭亡。 一战结束前,奥匈帝国与俄国、英国、法国、德国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也是当时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列强之一。当时,奥匈帝国的国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二...
奥匈帝国的官方语言有德语和匈牙利语,再加上国内存在多个人口较多的民族,帝国的常用语言多达二十几种。这导致奥匈帝国军被分成德语军团和匈牙利语军团,基层指挥瘫痪,军队战斗力大幅削弱。奥匈帝国的政体不稳,比俄国更脆弱。奥地利是德意志人,匈牙利是斯拉夫人,根本不是一个民族,之间互相防范,很难整合,军队战斗力...
首先,传统的奥地利帝国在1867年伴随着《折中协定》变成了一个二元制帝国,尽管在后世人口中统一将其称呼为奥匈帝国,但实际上,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帝国内部俨然分成两个地方,一处是奥地利帝国,其包括上下奥地利、的里雅斯特、波西米亚和加利西亚地区,另一处是匈牙利王国,其领土范围就是历史上匈牙利王国所拥有的的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