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沙俄与奥匈帝国之间,实则存在利益纠葛。二者皆妄图掌控巴尔干半岛,就距离而言,奥匈帝国距巴尔干半岛更近。但从民族层面来讲,沙俄与巴尔干半岛皆为斯拉夫人的聚居地。并且,沙俄迫切期望占领巴尔干半岛,从而获取地中海的出海口。如此情形之下,防御同盟大致被废止,沙俄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难以规避。俾斯麦洞察此状...
奥匈帝国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867年,当时奥地利帝国为了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与匈牙利王国达成了妥协,成立了奥匈帝国。这个双元帝国的体制允许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保留内政、财政和立法的独立性,同时在外交、国防和一些经济政策上保持统一。这种独特的政治结构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旨在平衡不同民族间的权力。在奥匈...
10月份有两个国家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去,他们分别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11月匈牙利宣布独立。很快,波兰、罗马尼亚也宣布独立,奥匈帝国只剩下一个奥地利,也只能宣布成立单独的国家。至此,奥匈帝国彻底分裂成多个国家。奥匈帝国曾经是欧洲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与英、法、德、俄等大国争霸,但如今这些大国依然屹立不倒...
其一,愈演愈烈的民族矛盾。奥匈帝国是由奥地利和匈牙利联合执政的改制帝国,其统治下的民族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不超过半数人口,尽管二元制政体安抚了最强大的匈牙利民族,但却并没有照顾半数民族的利益,因此导致了国内民族矛盾日趋紧张。事实上,这个问题并非奥匈帝国建立后才出现,其根源最早可追...
奥地利皇帝为了维持对匈牙利的统治就跟匈牙利的贵族谈判,双方做了让步,奥匈帝国就这样诞生了。奥匈帝国里头不仅仅只有奥地利、匈牙利,里面还有罗马尼亚和斯拉夫人,但他们没有话语权,只能忍气吞声,这也为日后的奥匈帝国解体埋下伏笔。1878年,奥匈帝国又添新成员: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交由奥匈帝国管治,但名义上属于...
1. 政治因素: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其中包括德人、匈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奥匈帝国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内部的民族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使得帝国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2. 经济因素:第一次...
奥匈帝国的衰落乃至最终被肢解,其实是一条完整的逻辑线,他们的衰落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就开始了。在西班牙航海霸权吃瘪后,奥地利也被殃及。虽然英国在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海军,但实际上英国当时仍然十分弱小,法国是真正接替西班牙帝国霸权的下一个国家。当然,如果从金融角度看,此时霸权仍然在荷兰手里,所以觊觎...
奥匈帝国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海上殖民扩张:奥匈帝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等强邻接壤,长期处于欧陆霸权的争夺中。奥匈帝国唯一的出海口在亚得里亚海,但这里受到意大利和奥斯曼的竞争和威胁,而且只能在地中海活动,难以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奥匈帝国没有良港和强大的海军,无法保护其海上贸易和殖民利益,...
第一,种族冲突加剧。奥匈帝国是一个被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而成的新帝国,它的国民结构中,德意志人与匈牙利人所占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虽然这两种制度使匈牙利人民感到欣慰,但对另一半人民的好处就不那么满意了,这就造成了内部种族冲突的加剧。其实,这一问题在奥匈帝国成立之后就产生了,它起源于9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
由于随着时间的演进,战争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非德意志士兵开始涌入奥匈军队,结果就造成军队变得极其混乱。长久以来,奥匈帝国的军官由德意志人垄断,其他广大族裔只能充当士兵,此间虽然存在因语言不通导致的军令不畅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倒也相安无事。图-匈牙利布达佩斯 随着军队的膨胀,德意志贵族军官的数量逐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