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又称孩儿参。原产于江南,也就是现在江苏地方民间用药。药名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随后《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并明确指出:“太子参及辽宁及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可见,古代本草著作所记载的太子参,实为五加科人参之小者。今之所用太子参, 《中国药典》定为石竹科孩儿...
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 1、补益脾肺太子参具有补益脾肺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导致的食少倦怠。 2、益气生津太子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气虚津伤导致的肺虚燥咳以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食用太子参要注意什么? 1、太子参可以内服,煎成汤服用,用量为10到30克。 2、太子参不宜与藜芦一同食用...
1、治肺虚咳嗽: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治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酒、红糖各适量。隔水蒸汁,每日1剂。
太子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气虚津伤导致的肺虚燥咳以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营养价值 根含果糖、淀粉、皂甙。 副作用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
太子参,又称孩儿参、双批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主产于贵州、福建、江苏、山东、安徽。 太子参原产于江南,也就是现在江苏地方民间用药。药名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随后《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并明确指出:“太子参及辽宁及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釆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灰黄...
太子参具有补气益肺、健脾生津、健胃消食的功效与作用。 1、补气益肺:太子参归肺经,可补益肺气,与麦冬搭配还可润肺养阴,用于肺阴亏虚引起的肺虚咳嗽,煎水代茶饮对病后的气血亏虚、神疲乏力有一定治疗作用。 2、健脾生津:太子参有健脾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倦怠乏力、咽干口渴等病症。 3、健胃消食:太子参有健胃消食...
太子参 1.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3.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1.太子参与人参两者均味甘、微苦,入脾、肺经,而具补气生津、补脾益肺之功,可用于脾肺气虚,气津两伤之证。然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性质平和,补益之力远不如人参,更无大补元气之功,以益气生津为主,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人参为五加科植物,性微温,又归心、肾经,补益力强,补气范围广,且尚有安神益智、补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