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又称孩儿参。原产于江南,也就是现在江苏地方民间用药。药名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随后《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并明确指出:“太子参及辽宁及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可见,古代本草著作所记载的太子参,实为五加科人参之小者。今之所用太子参, 《中国药典》定为石竹科孩儿...
太子参,又称孩儿参、双批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主产于贵州、福建、江苏、山东、安徽。 太子参原产于江南,也就是现在江苏地方民间用药。药名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随后《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并明确指出:“太子参及辽宁及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
1、治肺虚咳嗽: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治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酒、红糖各适量。隔水蒸汁,每日1剂。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釆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周边淡黄棕色,中心淡黄白色,角质样。气微,味微甘。 【分布】产...
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 1、补益脾肺太子参具有补益脾肺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导致的食少倦怠。 2、益气生津太子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气虚津伤导致的肺虚燥咳以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食用太子参要注意什么? 1、太子参可以内服,煎成汤服用,用量为10到30克。 2、太子参不宜与藜芦一同食用...
太子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由于气虚津伤导致的肺虚燥咳以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营养价值 根含果糖、淀粉、皂甙。 副作用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
1.太子参与人参两者均味甘、微苦,入脾、肺经,而具补气生津、补脾益肺之功,可用于脾肺气虚,气津两伤之证。然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性质平和,补益之力远不如人参,更无大补元气之功,以益气生津为主,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人参为五加科植物,性微温,又归心、肾经,补益力强,补气范围广,且尚有安神益智、补血之...
《中药大辞典》:太子参 拼音Tài Zǐ Shēn 别名孩儿参(《饮片新参》),童参(《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本草从新》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大暑前后采挖。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
《药材资料汇编》谓:“原系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太子参。”《江苏药材志》云:“俗称孩儿参,是指块根很小而言。” 1959年版《中药志》曰:“因治儿童出虚汗有效,故名孩儿参。” 来源及植物形态 太子参,始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
1.提高免疫力:太子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保护心血管:太子参中的太子参多糖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 3.促进消化:太子参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4.抗疲劳:太子参具有抗疲劳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力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