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对楚汉时期太原郡(即归属汉以前)的归属大抵有三种看法:归属西魏、归属代国、归属赵国/恒山。 1.归属西魏 自清儒以来较为主流的观点。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如下: 三年,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即絕河津,反為楚。漢王使酈生說豹,豹不聽。漢王遣將軍韓信擊,大破之,虜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東、...
沿用了前朝太原郡所属:晋阳、榆次、祁、中都、邬、阳邑六县。所以,北魏太原郡辖县由前朝十三县,减缩为十一县,次第为晋阳、榆次、祁、阳邑、中都、平遥、邬、受阳、东受阳、沾、长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太原郡属东魏,大丞相府建晋阳,史称霸府,郡及属县,袭北魏无变。逮北齐立国,国主...
太原郡在汉代属于并州刺史部的管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京师附近七郡归属司隶之外,全国其余地区都被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其中,并州刺史部和朔方刺史部都位于疆域的正北方向。到了东汉,朔方刺史部被并入并州刺史部,加上司隶仍称“十三部”。东汉末,刺史改为州牧...
太原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区划名,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具体来说,太原郡的治所在晋阳,即现在的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在秦始皇时期,太原郡下辖晋阳、界休、邬、兹氏、离石、榆次、霍人七个县,范围包括现在的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到了北魏时期,太原郡的辖地位于今山...
汉为县,属太原郡,晋末省”而校勘:“河东路太原府阳曲县,本汉狼孟县地,故城今县东北,属太原郡,晋未省。”再如《魏书·地形志》载:“邬,二汉、晋属(太原)。”可知方氏《新校志》,把“邬”当作“邬陵”,确属错讹。究失误之因,其实再简单不过,就是在史籍传记中,误将“未”“末”混淆之故...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汉代后又称并州,故两者通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王氏、祁县(今山西晋中市祁县)王氏是太原王氏最主要的两大支派,故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称太原郡(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房支 晋阳王氏 东晋末年晋阳王氏遭到刘裕集团的打击,从此...
太原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该郡的设立可以追溯到秦庄襄王三年,即公元前247年,其治所设在晋阳,位于现今太原市区西南的汾水东岸。在秦朝时期,太原郡管辖着7个县:晋阳、界休、邬、兹氏、离石、榆次和霍人,这些县的地理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
墓碑上的太原郡代表着以下含义:地区标识:“太原郡”表示一个具体的地区,类似于现代的“市”或“县”,是一个地理行政单位。姓氏发源地:在古代,人们常常会在姓氏前面加上该支系发祥的地名,以此来区分同姓氏但不同祖先的家族或支系。因此,“太原郡”在这里可能表示墓主人的姓氏起源于太原郡。身份...
太原郡,古代区划名。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秦始皇时太原郡辖7县:晋阳、界休(山西介休)、邬(山西介休东北30 里)、兹氏(山西汾阳)、离石、榆次、霍人(山西繁峙东),包括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太原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