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万物的生长要靠天地运化的阳光雨露和四季的更替,但万物包括人是想用就用,从来不与天地万物商量,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利用了,故称之为“盗”。因此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天地被万物利用了,万物被人类利用了,人类又回归自然了。俗话说“盗亦有道”就人类与万物之间,不能“过分”挖掘利用而逾越“红线”,若过分...
一气周流,这一概念并不仅仅揭示了人体自身的运行规律,它更是天地万物共同遵循的规律。在《内经》的智慧中,阴阳的运动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用数来推演,也可以用象来描述。同样地,一气周流也是这样的,它在天地之间有着不同的层次,而且这种层次是无限可分的。人体的一气周流,相对于天地之间这个更大的一...
|《庄子》“天地”原文: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解释:天地虽然广大,它们化育万物却是均等而没有偏私的;事物虽然纷杂繁多,受大道管理的方法却是齐一的;百姓虽然众多,但都受君主的管理主宰。国君统治...
天地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物类。《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袁天纲道:『天地万物,莫能逃乎数。』宇宙
天地万物一体论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万物同源 王阳明认为,天地万物皆源于“心”。他指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显现,是“心”所创造的。因此,人与天地万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心”的产物。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物我二元对立,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
“一气周流”是天地万物的共有规律 “一气周流”并不仅仅是人体的自身的一种规律,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运动规律。《黄帝内经》云:“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一气周流”的运行规律,无处不...
其中,最富生态意识的“天地万物一体说”,就是程颢为人类生存发展作出的最有远见卓识的贡献之一。这一学说,绝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正好相反,它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越来越显示其生命力。 一、“天人一本”之学 程颢提出了完整意义上的“天理”学说。正如他本人所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无论是阴阳论,还是五行说、八卦说,都是对于天地万物一般本性的探讨。但在天地万物的存在者整体中,天具有超出其它存在者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天地共生,但与地相比,天具有规定性的力量。天支配地,并能统属地。因此,天地往往简称天。在中国历史上,天具有多重意义。但就其大端,无非两种。一种认为天是自然...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上文为列子对于宇宙起源的论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