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荐福寺是武则天在唐高宗皇帝去世后百天,即公元684年三月,为其祈福而建。以儿子李显的英王府为寺院,故名“献福寺”。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登上皇位以后,改长安献福寺为荐福寺,并亲自题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至此,寺名沿用至今。 大荐福寺塔(小雁塔) 景龙年间(707-709),唐中宗李显在大荐福寺历时三年...
大荐福寺是武则天在唐高宗皇帝去世后百天,即公元684年三月,为其祈福而建。以儿子李显的英王府为寺院,故名“献福寺”。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登上皇位以后,改长安献福寺为荐福寺,并亲自题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至此,寺名沿用至今。 大荐福寺塔(小雁塔) 景龙年间(707-709),唐中宗李显在大荐福寺历时三年...
小知识 《唐大荐福寺法镇律师墓志》的志文用楷书书写,楷法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唐人法度之风,一些字也与褚遂良的结体非常相似,如“皇”字,几乎是一模一样。字数总计为六百六十个,志盖依旧遵循唐代制式,上刻有篆书字体。墓志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于陕西西安南郊的神禾原地区被发掘出来的。《唐大荐福寺法镇...
长安城荐福寺是中宗流放房州以后其旧宅被夺而建,中宗复辟以后着力经营荐福寺,使其成为当时长安城地位最高的寺院之一。公元710年发生唐隆政变,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拥立睿宗李旦。睿宗是个崇道的人,他即位以后,宗教的政策有所改变,推行僧道并行制,正视佛教的影响并加以承认,下诏将其在长乐坊的旧王宅改造为...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乃中宗旧宅)赵彦昭〔唐代〕宝地龙飞后,金身佛现时。千花开国界,万善累皇基。北阙承行幸,西园属住持。天衣拂旧石,王舍起新祠。刹凤迎雕辇,幡虹驻彩旗。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完善 赵彦昭 [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
【内容提要】唐长安大荐福寺规模宏大,高僧云集,佛事活动频繁,是具有重要宗教地位的唐代大寺之一。在唐代,它是国忌行香和国忌设斋的重要场所,祈雨和供养佛牙等大型活动频繁在荐福寺举行。同时,在外交活动中,它具有展示唐代国家实力,负责接待使臣,安置宫人的政治功能。
荐福寺 荐福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 相传景龙元年(707年),唐中宗李显令宫人摊钱,在安仁坊建造一座秀丽的高塔,形似慈恩寺大雁塔,唐宋时期被称为“荐福寺塔”。后世因它比大雁塔小巧,又改名“小雁塔”。塔身原为15层,高约45米;后为地震震坍,只剩下13层,残高43.3米...
([北宋]《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页)义净追随武则天,在洛阳佛授记寺和长安荐福寺两地翻译佛经,同时,积极配合武则天的一些政治活动。如武则天声称得到民间贡献的"天赐石函",其中有12个神奇文字,众不能识,就命令义净辨认,义净居然译写出来,说是"天册神皇万岁忠辅圣母...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
《西安·雁塔区·大荐福寺和小雁塔》陕西名胜简介 在西安市城南雁塔区友谊西路南侧。大荐福寺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襄城公主的住宅,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年)为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献福改建为寺院,名为大献福寺。据《长安志》记载,荐福寺在唐长安城内开化坊,本为襄城公主之住宅,唐睿宗文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