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这场长达24年的君臣博弈,争的既是人情孝道、皇帝家事,更是宗法礼制、王朝政权;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群臣相互倾轧,攀附上位,奔竞之风盛行,党争的征兆已现。《大礼议》深入剖析了国家礼制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皇权膨胀对一朝命数...
大礼议从发生,历经晚明、清朝,一直都是聚讼不已的话题,即便到了现在,网络之上也是争论不休。网络新议礼派总喜欢说是继嗣派曲解了武宗遗诏,他们言必称张、桂,却无视武宗遗诏其实是杨廷和书写的事实,更无视继嗣派们把张、桂反驳的无言以对、却被朱厚熜利用皇权强制闭麦的事实,然后拿朱厚熜单方面宣告的胜...
然而,大礼议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新君继位时的新旧势力冲突,仅从后人对大礼议结束时间的争论足以看出该问题之复杂、影响之深远:有以兴献王尊称议定之嘉靖三年九月,有以《明伦大典》修成之嘉靖七年七月,有以兴献王朱祐杬以睿宗献皇帝身份祔太庙之嘉靖十七年九月,亦有以朱祐杬正式升祔太庙之嘉靖二十四年七月(23...
大礼议的创作者 ··· 尤淑君 作者 作者简介 ··· 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已出版《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宾礼到礼宾:外使觐见与晚清涉外体制的变化》等著作,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浙江省高等教学竞赛优秀奖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就嘉靖本朝而言,因为杨廷和在“大礼议”过程中,坚守“濮议”,致世宗怀怒,被削籍为民。君臣因议礼诸事而关系渐远,从被呼为“先生”到称“欺朕冲年”,君臣离心而成水火之局,所以,终世宗一有直论杨氏功罪者。嘉靖一朝,首辅或削籍,或被诛,或罢免,言官多有受杖而死,几进诏狱者。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到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这场争论始于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以藩王身份继承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导致与文官集团就改换父母的问题。这件事表面上是宗法礼仪之争,但实质上却是嘉靖与朝廷文官集团的权力争夺。文官们想把嘉靖拉入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以便影响并掌控皇权,而嘉靖...
关于“大礼议”的评价 在《明伦纪》中,尹守衡述“大礼议”之事不同于他书之平白直叙,他记载了一些其他文献未见的细节,叙事更为生动。而且与列传中杨廷和的形象前后相承,杨氏在《明伦纪》中的面目是可憎的,俨然世宗之“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的即视感。其记载,议礼初始,杨廷和借主选庶吉士的机会...
“大礼议”事件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政治争论,起因是嘉靖帝以地方藩王的身份继承皇位,以杨延和为首的内阁老臣们提出为皇帝改换父母,双方就这一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表明上看,大礼议是关于嘉靖是否需要改换父母的争论,而其实质上是皇权与内阁权利的一次剧烈碰撞。这场...
明显陵的升格和扩建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礼议”事件的重要产物和见证,也是嘉靖帝其人个人威望不断增强和权力持续巩固的直接体现。明显陵的扩建是明嘉靖朝大兴土木的缩影,基于显陵扩建以及嘉靖帝南巡显陵时相关官员的表现,夏言、严嵩等官僚的政治生涯出现转折。由于嘉靖帝南巡显陵时的“危急”遭遇以及其父母陵寝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