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大河村划归郑州市郊区柳林区。 1954年,设立大河村乡(乡长周更五),划归郑州市郊区祭城区。 1956年11月,大河村划归郑州市郊区京水乡。 1958年,郑州市郊区的23个乡、217个高级社合并成5个人民公社,大河村划归东郊人民公社。大河村设立食堂、三院一所...
“形象设定上,在充分考虑考察与现代的结合下,不仅体现出爸爸幽默风趣、妈妈英姿飒爽、儿子活泼可爱的性格特色,还添加了许多大河村遗址的代表文物——白衣彩陶盆、彩陶双连壶。”她说。据介绍,手办灵感和元素取自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盆等文物,塑造了一组仰韶时期原始人卡通形...
史前文明指的是存在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了解主要依靠考古学的方法。大河村庄的考古遗址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生活的机会。陶器、石器、金属器等物品代表了史前人类的工艺和技术,同时也映射出他们的审美趣味以及宗教信仰。通过对大河村庄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逐渐还原史前社会的轮廓,从出土的建筑风格和墓葬方式...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大河村遗址面积约5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2.5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从距今6800年-3500年,大河村遗址中的各种文化在同一位置持续发展下来,持续时间之长是其他古代遗址所不及的。胡继忠介绍,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远古文化发展的完整缩影。其中大河村...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大河村西南,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距今约6800-3500年。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是在1983年成立的"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保护管理所"的基础上,经修建后于1989年8月,正式更名为"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村头路边的大河遗址博物馆标志...
大河村是国兰之乡,村里有接近一半群众从事兰花、苗木花卉培育,与大部分地方一样面临着特色产业“披头散发”的难题,大河村成立苗木花卉理事会,将村内从事该产业的群众凝聚起来,共同发展、一起壮大,通过一致对外宣传展形象、一起探讨技术保质量。同时,引进中药材大河,在村里流转100亩土...
此外,更让人震撼的是,从大河村遗址里,发掘出了大量带有日月星等彩陶纹,而这些天象纹的文化遗存,作为有力的佐证,一下子把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史,推到了3300前那个远古时期。 站在大河村遗址这片热土上,可以想象的是,浩瀚星空下,在仰韶先民手中,日月星辰幻化成了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彗星纹等星象图案,并烧制出...
大河村遗址是黄河干流一处距今6800年至3500年、历时3300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夏、商文化遗存,见证了其间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该遗址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据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
大河村遗址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地点,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挨着连霍高速公路和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边。这个遗址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记录了从大约6800年到3500年间的漫长岁月,时间跨度长达3300多年呢!具体来说,这里的文化层包括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朝和商朝时期的遗存。我们可以把大河村遗址看作是...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郊,面积约43万平方米,是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6800年至3500年,延续时间长达3000多年,说明中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大河村遗址的重要发现有环壕、城址、方形房屋、祭祀遗迹、墓葬等。大河村遗址有非常高超的建筑技术,发现了多座分间房...